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万小时 春运时吃住都在火车站

06.12.2013  19:16

  每周日,60岁的王鲁民都会来到位于狮虎桥路的杭州市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值班,负责接听热线电话,接待人员来访。近10年下来,王鲁民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她说:“不觉得我自己有多高尚,只是觉得自己离不开这些了。

  退休“转型”加入组织

  2004年7月,王鲁民从杭氧退休,几乎是“无缝对接”地从事志愿者的工作。

  退休前的一个月,她报名参加了杭州休博会的志愿者,在会场进行引导工作。这是她的第一份志愿工作。

  第二年,团市委的市志愿者协会广招新人,她毫不犹豫地去报了名,成了一名“正式工”。

  因为年纪大,做事踏实稳重,王鲁民很快被选为志愿者的领队老师。9年来,王鲁民的志愿服务时间已经超过了2万小时,是一个功勋志愿者(2000小时以上)的10倍。

  2008年雪灾收获感动

  每年的春运,是王鲁民最忙碌的一段时候。她和400多名志愿者一起,在杭州火车站担任各种服务工作。旅客回乡归心似箭,志愿者尽心尽力。

  2008年,许多人记忆犹新,全国许多地区遭遇严重雪灾,杭州的春运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大批旅客滞留车站,回不了家。

  王鲁民每天上午7点上岗,晚上要忙到凌晨,每天要工作16到20个小时,普通志愿者分上下午两班,而王鲁民是领队老师,所以每天两班连着做,非常辛苦,直到春运结束,她一直住在火车站。

  抗击雪灾中,王鲁民也遇到了从事志愿者工作以来最为感动的时刻——

  春运结束那天,和志愿者们一起工作了十几天的武警官兵先撤离。武警官兵的一位军官专门来找王鲁民,向大家告别,一起待了14天,武警官兵和志愿者们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好像是位团长,大家每天见,但是不知道名字,他走过来对我说,‘我们要走了,想给你们唱首歌。’”王鲁民回忆起5年前的这一幕,仿佛就在眼前,“我记得歌词是这样的: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听着听着,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改变社会 赢得尊重

  “看到这个社会因为志愿者的努力而改变,心里很自豪。”王鲁民说,这是让她一直坚持下来做志愿者的最大原因。

  从她开始做志愿者到现在,杭州发生了很多变化。王鲁民认为,杭州城市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无数志愿者的努力工作。

  2006年,王鲁民和其他志愿者上街进行文明劝导,让路人不要闯红灯,有秩序地过马路。

  “当时我们在路口劝导,70%的人都觉得不理解,这有什么好管的,多管闲事嘛,但是这么多年我们坚持下来了,你看现在,车都让人,乱穿马路的人也少得多了。

  王鲁民现在还是市志愿者协会的培训师,经常要给年轻人和初来的志愿者讲课,传授自己的经验。

  王鲁民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一幅木版画《雷锋像》。王鲁民说,这是去年被选上“杭州市道德模范”获得的奖品。

  “别人问我评上道德模范奖了多少钱,我说什么也没有,就这一幅画,你们可以到我家来看看,挂在这儿挺好的。

  在王鲁民周围,还有不少80岁以上的志愿者,“只要身体好,就一直做下去”,这是王鲁民给自己的目标。(记者 陈栋)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