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县委书记张爱平:"一对一"精准扶贫责任 "琢磨鸟"守护政治生态

26.01.2016  21:10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353206
分享到:

万年县委书记张爱平做客新华网全媒访谈演播室

    新华网南昌1月26日电 近年来,万年县在基层党建、干部监督、精准扶贫、创新创业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新做法和新思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作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万年县将如何保护与传承稻作文化,如何利用深厚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强县?1月26日,万年县委书记张爱平做客新华网全媒访谈演播室,就上述问题与网友交流。

     干部当群主 群众做微友

    主持人:据了解,您参加了前不久省委书记强卫主持召开的全省部分县委书记座谈会,并在会上就基层党建工作作了发言,万年县在密切干群关系上有自己创新方式,我们也在媒体上关注到万年县“民情微群连民心”的好做法,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爱平:万年县的“民情微群连民心”工作法,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一个探索,也是贯彻省委党建工作“三大工程”的一个具体举措,主要是想解决联系群众不深入、不持久、不经常、不见效的问题。具体是:党员领导干部用实名、实号建立微群,由党员干部当群主,由普通群众当微友,把干部和群众联系在一起,用“民情微群”这种办法来解决群众反映的诉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具体的操作办法,叫群众提、领导批、部门和乡镇办、定期回、专门查。群众提,是群众在微信里可以反映自己的诉求,然后分管的领导、负责的领导对诉求进行转批,批到相关的部门和乡镇去办理。办理之后,有一个专门的人员进行督察、跟踪、问效,而且每个月定期回复一次,了解群众提出来的意见、建议、诉求是不是得到解决。这样的话,就能够把群众所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的领导干部,相关的领导干部又第一时间批转到相关部门和乡镇,第一时间向群众和微友反馈。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总共收集到群众反映的问题20684件,解决18000多件。这种模式,群众比较熟悉和比较认可,感觉到拉近了群众和干部的距离,消除了群众和干部之间的隔阂,提高了工作效率,对解决为官不为也很有帮助。

     解决后顾之忧 “1+2”协同管理

    主持人:多年来,农村基层组织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请您跟我们谈谈万年县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方面有那些经验。

    张爱平: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的作用确实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基层党组织也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办公场所不够、基层干部作风不实、基层党组织机制体制不灵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作了一些探索:

    第一,实行基层组织办公场所提升工程,县财政虽然不宽裕,但是在2015年,还是专门列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办公场所进行升级改造,这1000万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它的带动之下,乡、村、县直部门共同筹资超过3000万元,对全县18个村党支部进行了新建,对29个村党支部进行了重建,对105个村党支部进行了改造。改造有一个要求叫“三标四统一”,“三标”就是制标准、定标识、作标杆,“四统一”,就是统一外观、统一颜色、统一制度、统一功能,现在走到万年县乡村,看到一栋很显眼、黄黄颜色的,有一面党徽、有一面国旗的楼,就是村部办公场所,非常显眼,也很是容易让群众找得到。

    第二,着力解决基层干部和基层组织的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现在村党支部书记每年的工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还有两项经费——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5万元,基层组织工作经费5万元,两个5万元、一个1.6倍,全部到位。这样就解决了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基层组织没钱办事的问题。

    第三,实施驻村干部“1+2”。就是每一个村都派驻了一名第一书记、一名书记助理、一名主任助理,这三个人来共同协助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对乡村的扶贫工作、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共同协商、共同管理,从目前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

江西万年县

点击图片进入“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