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逐步消除农村危房 到2018年将有24.6万户建卡贫困户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11.08.2015  19:51

  

  记者8月4日从市城乡建委了解到,今年起,我市将逐步消除农村危房,预计到2018年,将有24.6万建卡贫困户,86.1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市城乡建委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市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农民新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在改善贫困村及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带动、转移就业等方面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全市累计改造农村危房70.9万户,其中改造农村建卡贫困户危房26.2万余户,近100万农村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危房改造的过程中,我市还结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支持区县重点将贫困村、贫困户纳入农民新村建设,全市累计建成1571个农民新村,在此过程中有2.3万户农村建卡贫困户搬进了配套齐全、居住舒适的农民新村。

  如何进一步发挥城乡建设领域的优势,对各区县进行精准扶贫?市城乡建委人士透露,该委主要负责人近日率队实地调研了酉阳、彭水、巫溪、城口等贫困区县的扶贫攻坚工作。为帮助这些地区的困难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市城乡建委将多管齐下,主要在六个方面发力——

  一是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改变农村贫困户的就业模式,使其转变成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建筑产业工人。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达7万余个。

  二是主动吸纳贫困人口到建筑企业就业,依托现有5589家建筑企业、2666家劳务企业、403家勘察设计企业,发挥好建筑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蓄水池”作用。

  三是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建筑业和勘察设计业发展的技术指导,支持酉阳、彭水、城口、巫溪等18个贫困区县建筑和劳务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大岗位“刚需”,促进贫困人口就业。

  四是充分利用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这一平台,为有意愿从事建筑业岗位的贫困家庭学生,适当减免相关学习费用,并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给予重点帮助。

  五是加大建筑领域惠农工程培训力度,在补助资金和覆盖范围上,对贫困县和贫困户给予重点倾斜,针对贫困户的闲置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全力实现“岗位培训”到“岗位就业”。

  六是发挥建设领域各专业技术人才的智力优势,引导和鼓励他们在推进扶贫攻坚的工作中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摘自 《重庆日报》 2015.08.06 记者 廖雪梅 杨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