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冉:理性看待“苦读10年不如别人5万找个枪手”

26.06.2014  12:12

  昨天是各地高考成绩开始陆续发榜之日,而近来央视报道的河南杞县等地高考替考事件仍谜团重重。透过微孔摄像头,此次替考事件的一些曝光细节令人瞠目结舌:组织替考者自称,他们花钱可买通监考的各个环节,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找替考的都是县里“有钱人、当官的”,三年了,一点事没出过;指纹验证过程中,监考老师发现破绽竟也没有阻拦……枪手公司、考生家庭、监考老师之间隐秘的地下利益链条已相当成熟。(6月23日 浙江在线)

  因为马上就要公布高考成绩,几位家长显得很着急。其中一位家长苦笑着说,他的孩子在家里抱怨,自己苦读10年,不如别人掏5万找个枪手。“我实在无言以对。”其实,孩子这种认识,是一种肤浅的认识论,作为家长,有理由,也有必要对于孩子进行理性引导。

  我们先来辩辩这个命题的真伪。苦读10年,真的就不如掏5万找个枪手吗?表面看来,似乎如此。因为,你自己苦读10年,可能还没有专业替考的“枪手”考得好。如是,就产生了付出和结果之间的不平衡感。

  然而,结果不是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不能以高考一考之成败来评价考生的十年努力。唯结果论往往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殊不知,过程有时胜于结果,结果只是过程水到渠成的产物。

  更何况,开卷则有益,那些苦读10年之人,和花钱找人替考平时不努力学习之人,他们在十年后的差距显而易见、不言自明。即使这些人找“枪手”考上了好大学,也只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在大学也只是滥竽充数而已。

  从长远角度看,高考不是人生的奋斗终点,分数也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志。考上大学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考上了好大学,自己不努力,迟早还要被社会所淘汰。而那些凭借自身努力,由于其他原因,虽然可能并没有考上特别理想的大学。但是,这并不是给他们的人生宣判了“死刑”。只要他们以后肯努力,同样可以赢得出彩人生。

  高考“枪手”,无论是在法律还是在道德,都处于弱势,岂可让他们的嚣张气焰来扼杀莘莘学子的学习热情。况且,这种高考“枪手”只是高考大军中的沧海一粟,几个小小的高考“枪手”就可以扰乱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这未免有些过于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