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万紫安排著 修水以整体移民搬迁为抓手探索城乡统筹新路

03.10.2014  13:44

  初秋时节,记者深入修水县采访,站在仙姑山上俯瞰县城,只见2013年度整体移民搬迁安置小区良瑞佳园内,84栋新建楼房鳞次栉比,红墙蓝瓦在阳光下格外夺目。据介绍,今年底,近8000名深山移民将在这里安家落户。

  为让深山移民顺利变成城镇居民,修水县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把整体搬迁移民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联动起来,实现互动共进。

  人到哪里去——县镇村三级梯度安置

  修水县把移民当城镇居民来安置。编制《全域修水发展总体规划》,构建以县城中心城区为核心,两个市级示范镇为副中心,4个县级示范镇、30个一般集镇、134个中心村为网格的城乡一体空间体系。到2020年形成全县农村人口“三分之一进县城、三分之一到集镇、三分之一在农村”的分布格局。按照规划,2013年整体移民搬迁8000人,2014年搬迁1万人,至2020年完成移民搬迁10万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该县以县城和园区公寓房集中安置为主、中心集镇和中心村为辅的梯度安置办法安置移民,既方便移民就业,又可为城镇发展、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良瑞佳园位于县城主干道边上,与小区仅一桥之隔的五大专业市场有5000多个商铺,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目前,不少移民已在贸易市场租下店面做起了生意,在外务工的移民纷纷做着回乡创业就业的打算。小区附近还有学校、医院、行政服务中心等,移民出行、就医、就学都十分方便。在县城南圳新区、黄田里新区,移民安置小区紫竹家园、金竹家园正加紧建设;在市级示范镇渣津镇,安置684户的津怡小区建设正快速推进;首批30个试点中心新村正在同步推进安置小区建设。

  为确保移民能顺利就业创业,该县实行“一扶三免一确保”,即对每户移民优先扶助3万至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移民子女免费就读修水职高,免费享受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目前,已有900多移民在县城就业。

  钱从哪里来——惠民政策打包使用为民减负

  移民不管是进城,还是落户集镇、中心新村,购房建房都需一大笔资金。为此,该县统筹用好强农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

  溪口镇上庄村移民吴兵按照政策可在县城换购两套120平方米的统规统建公寓房。“按每平方米1350元的价格,我共需32.4万元,享受各种政策补偿补助就有16.4万元,自己只要付16万元就够了。”他说,用不到一套商品房的价格在县城换购了两套房子,是县里的好政策让一家人圆了梦。像吴兵一样的移民不在少数。

  为确保所有移民有住房,该县给移民送上一个“四享受一支持”的大礼包:享受移民扶贫政策补助,符合条件的享受危房改造补助,享受旧房拆除补偿,享受县城购商品房、小户型安置房的财政奖励;安置房凭产权证可以抵押、享受信贷支持。多种惠农政策的打包集中使用,释放出1+1>2的效应,大大减轻了移民负担。

  为满足移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该县为移民提供了5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的六种户型,以便他们选择。此外,还争取政策建设养老院,集中安置五保户、五保边缘户等。

  地由谁来种——有序流转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民整体搬迁出来后,房屋全部拆除、宅基地全部复垦,留下的宅基地、山林土地怎么办?修水的办法是,结合农业现代化,积极推广山林土地流转,将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和山林经营权全部流转给农场主、企业或合作社经营,使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该县组织林业、农业等部门工作人员赴遂川县、浙江武义等地考察取经,深入试点村组农户调研,开展了创造性的山林土地流转探索。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首先在大椿乡以试点村为单位,组建股份制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将农户的集体土地、山林综合折算成股份,农民持股分红,形成“人走权不走,人移利不移”的利益机制。目前,四个试点村已完成了农户山林土地的核证确权和股权评估。该县林业局副局长彭呈中说:“组建股份制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后,再将公司山林资源整体流转出去,农民可以从经营权出让、封山育林和发展林下经济等方面获得红利。然后用这些红利换保障,可以购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也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消费。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声”。完善的政策配套,让移民吃了一颗定心丸。目前,山林土地流转工作正在九个试点村有序铺开。

  黄一魏 张蓉 江西日报记者 练炼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