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贵:如何解读3万罚单的是与非

07.08.2015  14:53

  8月4日,一张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在南宁多个QQ群热传。一辆私家车通过打车平台接单营运,收取了乘客19.3元的运费,因为涉嫌非法营运,面临3万元的处罚。在手机打车软件日益火爆的背景下,这张罚单备受各方关注。(8月5日《南国早报》)

  一次揽客收了19.3元,却因涉嫌非法营运,面临3万元的处罚,乍一听,似乎法律在开玩笑。在黑出租横行的语境中,对揽客私家车开出3万罚单,实乃天价。对此,韦先生也表示,看到打车软件那么火,他便在一个打车平台上注册成了专车司机,上下班顺路时或偶尔空闲时接一两单,他只觉得新鲜好玩,顺带挣点小钱,并不知道已经违法。换言之,他因不知此行为违法,而将揽客作为外快来源,对此,我们该如何解读最大罚单的是与非呢?

  首先,法律处罚力度的可行性。因为19.3元而被罚3万元,远远超出实际利益,像普通的交通违规事件,最高处罚不过5000元,3万元罚单似乎是天价罚单。事实上,客运营运关乎乘客的生命安全,高额处罚是从维护交通规则和保护乘客生命安全角度制定的,与罚单是“等价”的。其次,法令是何时实施的,执行效果如何,在私车司机当中,普及程度能否达到一半左右,如果不能解答这此问题,罚单也失人性化。

  对此,南宁交通部门给出答案,类似罚单并不是历史上首张,早在2013年下半年,互联网打车平台的“专车”进入南宁后,运管部门就一直在密切关注,并对非法营运的私家车进行打击。据统计,2015年1月至今,运管部门累计查扣非法营运汽车200多辆,其中查扣的非法营运私家车约70辆,里面包含了多辆通过互联网打车平台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

  其实,从客运经营角度讲,擅自揽客违法是常识,所以,由此拆射出的不是公众法律知识的短板,而法律意识的淡薄。再者,执法部门对此类违法事件打击一年多,你仍说一无所知,你就必须对由法律意识淡薄所导致的违法事件负责。而在此案中,还值得追问的是,为何一辆私家车可以轻松在滴滴专车软件上注册帐号接单作业,难道滴滴专车没有防范措施?从韦先生的描述中,他是轻轻松松接了单。所以,对于此种软件漏洞,也应该有追责。

  滴滴专车作为专业性服务软件,有这么大的漏洞,若不能补查,亦十分可怕。因此,对于此案,除了对私家车处罚,还应有追责机制,要督促滴滴专车软件更新。否则,当多数人都在利用滴滴打车做违法的事,而执法人员只处罚恰好被逮到的人,这样的处罚达不到警示效果,处罚也失去意义。另外,通过此案还告诫所有公民,不管是“玩玩”还是“偶尔”,违法之事都不可为,否则因为“玩玩”便被罚款3万,相信,这不是你能够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