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竭力贯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09.03.2015  11:53

  万载现有残疾人14000多名,其中16-59周岁年龄且有劳动能力的占近50%,而就业率却不到80%。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万载残联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需,紧紧抓住春季人才招聘洽谈会的有利时机,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竭力贯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让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适龄残疾人实现就业率达90%以上。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残疾人自信、拼搏、奋斗、建设和诣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专栏和残疾人博爱工作群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反复宣传残疾人创业(就业)先进事、招聘信息、就业政策,鼓励残疾人克服心理障碍,大胆走出家门,主动融入到社会中自食其力,创造财富。

二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水平。结合残疾人自身特点,与县职业技术学校建立长期的培训合作关系。同时提升职业培训层次,满足残疾人需求。新增加缝纫、电脑电视维修、电子商务等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专业,保证随到随学,并推荐就业。

三是主动出击,与县工业园区企业联姻,建立残疾人就业安置长期合作机制。俗话说,一根竹蒿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动员全社会的支持就是残疾人就业的基础。为此,县残联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园区企业,寻找适合残疾人工作的职业岗位。多次上门勾通协调,与县园区企业青叶公司、盛凯铜业有限公司、铭通印刷公司、晨光服饰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接纳安置残疾人就业。

四是适应新常态,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从事个体就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

    五是重点帮扶,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不断争取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重视理解,加大对残疾人创业的扶持力度。在就业局贴息信贷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优先照顾残疾人创业。残保金帮扶上降低门槛,加大资金扶持额度。2015年力争每个乡镇(街道)重点扶持1-2个创业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发当地残疾人的创业就业热情,从而不断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共同实现残疾人家庭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