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富美,三农新跨越(议改革 论发展 建真言 献实策)

07.03.2015  11:53

让农业更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015年中央1号文件

黑龙江绥化市市长王金会代表

大粮仓要确保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大粮仓要保证粮食安全,必须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推进大基地、大粮仓向大工厂、大厨房、大粮商的产业化升级。

一是向科技要产能,向科技要增量。突出良种、良法、良机,算好安全账、经济账、社会效益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二是向生态要绿色,确保吃出安全。肥料和农药的控制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严格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实施黑土地综合治理、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措施,确保农产品真正绿色。三是向市场要发展空间,确保卖出安全。粮食安全要通过改革创新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掌握在新型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工人和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手中,实现规模种植、合作经营,少数人种地,多数人创业,确保农村稳定。(记者 袁 泉)

江西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代表

主产区粮食应就地转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农产品加工特别是主产区粮食就地转化。在一些有条件的农业生产区,要加快实施就地转化,完善农业深加工这条产业链。

上饶是江西粮食主产区,通过产业化经营与科技创新以及积极推广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食品种植,拥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这些年,上饶围绕这些优质农产品,加快农业加工产业的发展,不仅逐步完善农业全产业链,还让当地农民获得更高的附加值。目前,上饶正在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按照“有规划、有标准、有主体、有产业、有品牌、有机构”的要求,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完善农业全产业链。(记者 吴齐强 钱 伟)

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委员

完善粮食储备监管机制

我国现行国有四大粮食储备、经营机构,其中中储粮公司负责粮食储备,中粮集团等三家进行粮食经营。各主体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同,储粮的不管经营,经营的无责储粮。这种储备与经营的脱节,不仅增加了粮食安全威胁的隐患,轮换产生的损耗及粮食差价损失由国家承担,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产生粮食浪费。

建议先行改革目前国有“四大粮商”,成立国家粮食安全监督机构。把中储粮改革成如同三大粮商一样性质,其现在拥有的固定资产,如粮食等可以与中粮集团等其它三家粮商一样独立经营,成为自负盈亏的粮食经营主体。粮食安全监管机构可参照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粮商主体及经营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审核粮商准入资质,监管粮商最低储量标准,以此倒逼粮商边卖粮边进粮。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把储粮的任务分解到粮商主体,不仅能保持国家安全线内的粮食储备,还因新旧粮的不断循环,减少传统轮换粮的损耗和损失。(记者 黄 娴)

安徽宿州市委书记张曙光代表

建立现代农业联合体

目前,农业增产难增收,粮食怎么种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民有地不会种,土地谁来种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乡愁变“愁乡”,质量如何抓的问题逐步显现。要破解难题,应当突出问题导向,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进行了规范引领,通过“主体+载体+体系”,三位一体发展现代农业。以创新经营组织为核心,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解决“主体”问题;以建设农业基地为平台,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解决“载体”问题;以打造产业联合体为抓手,整合各类主体资源,建立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解决“体系”问题。

建议在农业政策性保险普惠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型农业产业联合体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探索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开展粮食结对合作。(记者 钱 伟 叶 琦)

山东潍坊市市长刘曙光代表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水平。这抓住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回应了社会关切。

潍坊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集散地和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走安全发展的路子,才能开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途径、新渠道。

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大力推进“三个转变”。第一,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做好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精准化投入“三篇文章”,确保“产得好”。第二,要加快转变监管方式,强化全过程管理、实现全覆盖监督、做到零容忍处罚,努力“管得好”。第三,要加快转变营销模式,强化市场品质区别,实现优质优价,力争“卖得好”。(记者 赵 兵 卞民德)

好医生攀西药业董事长耿福能代表

严守农牧产品安全防线

我国农产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各种“洋奶粉”等抢占国内市场,我国亟须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兽药中的抗生素使用为例,目前,人直接滥用抗生素已得到较好遏制,但通过农牧产品间接摄入抗生素的问题却始终没能解决。含有抗生素等物质的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长期食用后将危及人类身体健康,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牧产品安全和出口的一大障碍。

对此,应将兽药的注册、申报、研发、生产及日常监督归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兽药管理不善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对养殖户尤其是农村散户的宣传,纠正其错误的用药观念,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迫使养殖户加强自我约束,全过程预防兽药不当使用及滥用造成的药物残留。应加快制定及完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建立全国兽药残留监测体系,严守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关。(记者 徐 隽)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徐秋芳代表

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全国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和博弈,仍需要多方位政策的支持。

建议在研究和出台政策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将科技经费导向于针对某一地区、某一作物的农药肥水管理技术的研究;二是出台改进种植方式的政策,鼓励开展轮作、间作,充分利用植物本身对养分利用和固定的潜力;三是鼓励成立多维度、多形式的农业服务体系,为分散的农户以及小型农场提供专业服务;四是加强农药化肥总量控制,根据种植面积、复种指数以及作物种类分配数量,实现全国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五是取消化肥优惠政策,增加有机肥、低效肥、低毒农药的补贴力度,并采取税收、运费等差别化调控手段;六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避免过度追求粮食产量影响质量,同时可保证农民的收入。(记者 姜 洁 江 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代表

补贴要调动产粮积极性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有几个趋向:一是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价格上升很快,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二是农地流转过程中“非粮化”的比例很高,对粮食安全造成冲击;三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与老龄化,留守老人对土地流转的意愿低,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这些变化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方向形成矛盾。

因此,建议对农业补贴机制进行完善,补贴调动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不一,生产成本不同,应该按承包经营规模、粮食产出能力和数量,实现粮食生产的全程核算基础上的递进式、阶梯式补贴。同时,在划定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要考虑划定基本粮田。除了土地的农业使用性质不变,种粮的属性也不能轻易变,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数量。(记者 郑 轶)

江西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委员

土地确权要有法律保障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受制于法律缺位、法律之间不一致,只得对权属不明和权属争议的土地实行“暂时搁置”,制约了确权工作的全面推进。

建议按照中央“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及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要求,在法律法规中增加对于农村集体土地的“三权”即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规定。实行土地“三权”可分离,准许各地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探索具体的落实模式。确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的法律授权。有限度地放开抵押融资,允许凭借经营权证进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限额贷款,提高农民确权登记、规模整合、融资经营的积极性。同时,规范集体农用土地的产权界定、市场交易、收益使用等,将集体土地的实情、使用和收益等情况,作为确权登记颁证的重要基础。(记者 潘俊强)

湖北钟祥彭墩村支部书记张德华代表

土地流转要规范有序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现象逐渐增多,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协议、流转时间过长、流转后改变土地用途、出现大面积抛荒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没有进行土地规范流转的结果。

土地规范流转,要做到流转前科学规划,流转中程序规范,流转后考虑经济效益。土地流转的目的是农民致富,农民不参与、收入归个别人的土地流转不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土地流转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土地归并,而应以土地的农业利用和大部分农民的需求为主导。(记者 时圣宇 程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