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弟不嫁不娶照顾病母 书写人间孝行佳话(图)

02.09.2015  02:01

图为照顾母亲。 张茵 摄

图为三姐弟。 张茵 摄

图为三姐弟。 张茵 摄

中新网金华9月1日电 (记者 奚金燕)逢年过节常来常往是为孝,床前塌头侍弄起居、十年如一日是为大孝,寒来暑往嘘寒问暖是为孝,不嫁不娶、相依相伴是为大孝。人间孝字当大写,在浙江缙云,就有这么三姐弟,为了让病重老母有一个安心舒适的晚年,不嫁不娶,三人齐心侍奉母亲,十年如一日,演绎了一段人世间至善至孝的“反哺情深”。

被命运“格外照拂”的一家人

沿着胪膛村口的小道直走,转过两个弯,在一片新建的水泥房中,几幢低矮的老宅显现,这就是陈家三姐弟的家。房子门前是一条逼仄的小巷,青石板铺就的道路罅隙长满了青苔——这里是阳光唯一能照到的地方。

时隔两年后,记者再次来到陈家,依旧是从前那番模样,阴暗潮湿并且破败,唯一不同的是,记者发现门前的晾衣杆上除了惯有的姐妹俩和母亲的衣物外,竟晾满了足月小孩的尿布……“那我是我姐姐的!”听到脚步声探出门来的二姐陈秀英看到记者疑惑的目光,笑着解释道。

记者先是一喜,后又是一忧,难道两年前大姐信誓旦旦的“诺言”最终败给了现实?似乎看出了记者的想法,三姐弟坐下来,向记者娓娓道来了这些年的故事。

说来,陈家是不幸的。将时光拨回到三十年前,那时候三姐弟的父母都健在,虽然母亲严苛,常常让三姐弟下地干农活,但有“猫爸”护着,童年也算无忧无虑。然而转折就发生在1999年,那一年,经历了四次大病的父亲因药石罔效,丢下年幼的三姐弟撒手而去。为了偿还10万元的医疗债务,三姐弟抹干脸上的泪水,来到了温州支了一个夜宵摊,挣钱养家。那段打工的日子,至今都是三姐弟最怀念的日子,“就是卖卖夜宵每天都能有两三百的进账,慢慢地也攒下了点钱。

陈家的房子年代久远,破旧潮湿,经常是“里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三姐弟打算还完欠债后,就挤点钱出来将屋子翻新一下。可没等到屋子翻新,母亲李姣叶却先出事了。

原来在家里的李姣叶并没有闲着,为了还债,她白天去工地搬砖打零工,晚上到街上摆摊卖小百货。2005年的一天凌晨,李姣叶打算去山上摘箬叶卖钱,却不小心从三轮车上摔下来,成了植物人。此后,她连续动了三次大手术,伤情并没有好转,原本数额减了不少的债务也因为这次意外增加到了20多万。

由于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三姐弟放下“红火的生意”,赶回了家中。回家后,除了睡觉,他们几乎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母亲。

侍弄病榻十年如一日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陈秀丽姐弟三人却用10年的实际行动,彻底否定了这句话。

每天当阳光还未投进屋子,陈秀丽两姐妹就醒了。两人洗漱好以后,就开始了各自的“活计”:姐姐熟练地为母亲李姣叶翻身、按摩、揉腿,妹妹则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虽然母亲不会说话,但是姐妹俩对她的胃口却了如指掌,有时候一袋豆浆、一个鸡蛋,有时候是一碗青菜面。服侍母亲吃完早饭,天早已亮了个透,姐妹俩一天的生活才算正式开始……

照顾母亲,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母亲时不时要小便,姐妹俩白天都不用成人纸尿裤给她垫着,而是每次清理后用纸给她擦干净,再用温水洗干净。“这样娘舒服。

母亲隔四五天大便一次,姐妹俩每次都把娘大便的日期在墙上的日历上打钩。因为间隔时间长,每次大便,臭味充满整间屋子,姐妹俩用纸把娘的粪便包好捧出去,再帮娘擦洗。有时娘便秘了,刚好碰上弟弟在家,弟弟就会用手指头帮娘把粪便挖出来。

天气好的时候,姐妹俩就会给母亲泡脚。姐妹俩配合默契,姐姐拿来大脸盆,妹妹倒进去兑好的温水,最后姐妹俩一起把娘的身子从床上移出来,刚好对着脸盆,一个托着母亲的头,一个捧着母亲的双肩,撩着水揉搓着。洗好头后,妹妹把娘的脚搭在自己的大腿上,一边按摩,一边说话。

走进姐妹俩和母亲共住的房间,干干净净,没一点异味。母亲就躺在病床上,呆呆地睁着眼睛,嘴角歪斜着,不会说话不会动,木偶人一般,但是姐妹俩说母亲其实听得懂大家说话。

姐妹俩告诉记者,每天除了按摩、喂饭,她们还习惯跟唠嗑。“娘,咱们洗脸了。”“娘,咱们吃饭了。”慢慢地,奇迹出现了,每当姐妹俩给娘洗头时,娘就眯起眼睛,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这个时候,姐妹俩就边抚摸着娘的头边微笑着跟娘说:“真享受,眼睛都眯起来了。

冬天到了,姐妹俩要自己做土爽面,有一次,姐妹俩在晚上12点给娘翻过身打算睡觉时说“明天早起和面”。“第二天一早,娘就哼哼哈哈发出声音了,她的意思是提醒我们要早起了。”姐姐说。

每当电话铃声响,娘就很着急地发出声音。姐妹俩其中一个跑去接电话,接了电话没说几句,另一个就对娘说:“放心,不是你儿子的电话。”如果是弟弟打来的,姐妹俩马上告诉娘,娘就放心了,不发声,把原本侧过来的头移回去。“她可能在认真地听我们的通话。

午饭时分,妹妹陈秀英正在给母亲张罗午饭。洗完米后,她特意将高压锅内的米放得一边高一边低。她说,浸水少的一边米饭硬些,是姐妹俩吃的,而另一边浸水多的,米饭软糯一点,是母亲吃的,更好消化一点。

母亲虽然瘫痪在床,可是口味却很“”,要是上下顿炒同一个菜,她都会吐出来。所以姐妹俩天天变着法子做各种菜。虽然很多事情比较繁琐,但让姐妹俩欣慰的是,这些年母亲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好,以前原本清瘦的她现在反而胖了不少。

因为父母接连大病,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更加是雪上加霜。“前几年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现在日子还过得有点盼头了。”陈秀英苦笑着说。据了解,三姐弟光是为母亲买卫生纸、纸尿裤和药,照顾一日三餐的费用最盛每月也要3000多元。

为了维持生计,基本上姐妹俩在照顾母亲之余做点散活动,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弟弟陈建龙。陈建龙在长沙打工时一个月能赚2500,每个月只留下500块钱作为生活费,其他都寄回家,但这并没有让这个家庭有所起色。等到过年时,家里还是没有多少积蓄。于是每逢过年,姐妹俩就会做点土爽面,作为年货送给亲戚,勉勉强强过个年。

宁愿失去爱情也要守住母亲

十年间,岁月将如花少女蹉跎成了眼角的皱纹,将踌躇少年磨砺成了男儿汉……时光流转,不变的是姐弟三人对母亲的反哺、对血缘亲情的守护。

最让人动容的是,为了照顾母亲,三人甚至差点将自己的“终身大事”都给耽搁了。出事那年,姐姐陈秀丽28岁,妹妹陈秀英26岁,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自从母亲瘫痪后,在陈家三姐弟的生活里,为母亲牺牲自己的幸福,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直到三姐弟都三十好几了,还没成家。

邻居陈莲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三姐弟真的是有良心的,说的好听是孝顺,说的难听就是傻的啦,再怎么样,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要顾上的呀,像这么孝顺真的是世上少见。”邻居田大妈说,其实这些年,也有不少人上门提亲,可是最终都因为母亲的事情,无果而终。

不是我们不向往爱情,而是在在母亲与爱情间,必须有个抉择。”在陈秀英看来,与其再承担一个家庭的负担,还不如专心守护母亲。

也有人劝姐妹俩把娘送到敬老院去,这样她们找对象的事就顺利些,但是姐妹俩拒绝了。“娘在那没几个月肯定就会出事的。

老爸老妈在世的时候,都很勤快,想要多赚一点钱,把房子拆下来建新的,这个房子现在都很难住了,一下大雨就漏雨,台风灿鸿来得时候,后面窗户都被刮跑了。

而现在,两人最大的愿望是弟弟能成家立业。就在2014年元旦,弟弟陈建龙带回了来了一个女朋友,是他去年在湖南打工时认识的。一开始,两位姐姐也担心知道事情后,女孩会不会就跟弟弟断了来往。“没想到来看娘的时候,她不仅帮忙喂饭,还用至今帮忙擦去娘嘴角的剩饭,我们都很感动。”更让三姐弟感动的是,陈建龙只是初中毕业,可女孩是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却丝毫没有介意。

一开始我父母也不同意,可我就看重小龙的孝顺,对我又好,所以我也心甘情愿。”小朱如是说道。

现在,陈建龙和女朋友一起开了一个网店,专卖婚庆用品,去年生意好的时候一月能赚万把块钱。眼看生活有了希望,陈建龙今年索性让两个姐姐放下了手头工作,一起开起了网店,不过经验不足的他这次摔了个跟头:“今年听说是结婚小年,生意不好做啊,还亏了不少钱。

说着,陈建龙叹了一口气。“姐姐本可以丢下母亲,去找个好人家,但她们不肯,我是亏欠两个姐姐的。”提起两个姐姐的婚事,弟弟陈建龙心里五味杂陈。

缘分正在路上

曾经,姐妹俩也有一段短暂的爱情。但是母亲出事不久,男友就离开了她们。“都没来过,我们也不强求。”妹妹边做着土爽面边说,说的时候头也没抬,似乎在说着别人的事。

其实,在陈秀丽心中,也曾有个他:“温柔、体贴、孝顺,不吵架,关键是对母亲好,对自己好……”就在母亲身体平稳后,陈秀丽也曾试图找个合适的对象,但都无果而终。“大多数人,看到我妈妈躺在床上,就打退堂鼓,转头就走了。

曾经有一个宁波的医生,家里有房有车,看到报道后,找到陈秀丽说,不要管家里的事情,跟他过日子去,可陈秀丽没答应,“有娘在的地方才是家,我走了,他们怎么办?”接连的打击让陈秀丽甚至觉得,婚姻就是一个可望而不及的梦。

然而如今,这个梦悄然走近了陈秀丽身边。2013年12月份,经人介绍,陈秀丽与樊桂进认识了。和以前看到母亲调头就走的男人不一样,樊桂进显得比较沉静成熟,对母亲也显得非常体贴包容。接触了一段时间后,陈秀丽对眼前的男人好感渐生,可让她真正下定决心的,是对方的一句话。

原来早在之前,樊桂进就了解了陈秀丽家的情况,似乎是看出了陈秀丽的犹豫,他说告诉陈秀丽,“只要母亲活着一天,就可以住到这里照顾她一天。”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终于让陈秀丽打开了心扉,两人顺利地走进了婚姻殿堂。记者来访时,两人“爱的结晶”——小彤彤都已经满月了。

新的小生命为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带去了希望。“现在家里热闹多了,娘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其实变化还挺大的,日子还算有希望。”二姐陈秀英笑着说道。

每天,姐妹俩都会将小彤彤抱到母亲床边,这时候母亲就会拼命把头歪过来,使劲儿看着小彤彤。姐妹俩心里明白,母亲也很高兴。“每次抱着彤彤,我都也会说,现在小姨在喂外婆,等以后彤彤长大了也要喂外婆,这时候母亲就会使劲听着。”说着说着,陈秀丽有些哽咽,“所以我觉得日子还是有希望的,娘的病也还是有希望!

日子慢慢好起来了”这是三姐弟不约而同的感受,用他们的话来说,“最难熬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其实最艰难的日子,陈秀丽说,还是在母亲刚出世的那两年,姐妹俩一方面担心母亲挺不过去,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着生活的巨大压力,甚至两人还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所以接下去再怎么辛苦也是能够承受的。

直到现在,三姐弟还是没有放弃治愈母亲的希望,每次看到电视、报纸上有“植物人奇迹生还”的新闻,三姐弟都会细细地看一遍,然后筛查出有用的信息。

有人说,如果他们的父亲还活着,甚至只有他们的母亲不瘫痪,一家人的生活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子,然而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如果。

在最无忧无虑的年纪里,三姐弟失去了父亲,在最美好无恙的青春里,三姐弟交托给了病重的老母,直到现在,他们的祖宅仍是破败不堪,三姐弟还是和母亲挤在两间不到40平米的屋子里。记者问“是否觉得命运不公”时,三姐弟一致地摇了摇头,然后互相对视一笑说:“反而我们觉得很幸福,起码母亲还在我们身边,我们现在最想的就是,她能够好起来,再唤我们一声伢儿……

就如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世界上谁最富有,谁最贫穷呢?家里有妈妈在,这叫做富。妈妈不在,叫做穷,三姐弟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坚信世间有因有果。也是正因为这份至孝至善,让他们收获了很多。在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灵隐寺和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务中心共同主办“2015浙江孝亲人物”评选活动中,三姐弟被网友一致评为2015浙江孝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