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纪念三峡开工20年 称其为新时代杰出工程

14.12.2014  17:55

武警战士在三峡工程附近巡逻。 新华社 图

环境更宜居、产业更兴旺、设施更现代,和谐、富裕、美丽的新三峡向世人走来

今年57岁的徐玉洁,家住重庆市涪陵区敦仁移民小区。

作为涪陵城镇移民的安置点,敦仁移民小区里8幢13层的居民楼围成一圈。中间的空地上有高低错落的绿色园艺,有造型各异的立体雕塑;健身场铺着塑胶地面,上面各种健身器材、休闲座椅一应俱全。每天早晚,小区里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健身,孩子们开心地嬉戏玩耍。

小区里不仅有农贸市场、便民超市,还配套建起了幼儿园、图书馆、社区医院。徐玉洁说:“在社区医院看病,不仅方便,价格还便宜,如今的生活好得很噢。

交通闭塞、居民贫困、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匮乏……三峡库区曾是我国连片贫困区之一。水库淹没涉及的20个县,大部分是贫困县。

大江安澜,给三峡库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众多三峡移民和徐玉洁一样,迎来了崭新的生活。如今,当我们穿越三峡时,会发现古老的长江上,新建了许多座大桥。大桥连接的两岸,是一座座现代的城市和一个个美丽的村庄。

放眼今日库区,受惠于对口支援,一大批名牌从全国汇聚库区,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等产业渐次崛起,三峡库区向现代产业高地迈进。移民就业情况也在逐渐改善。

20年的风雨历程,三峡这个曾经积弱积贫的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正逐步赶上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1992年至2013年,库区生产总值由152亿元增加到57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950元增加到3.94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从41%、85%、70%提高到了94%、87%、94%。与此同时,据综合监理调查统计,三峡库区城乡移民住房保障率为100%,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库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舒心,越来越有保障。一个和谐、富裕、美丽的新三峡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

位于长江流域关键位置,三峡工程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能巨大。从古至今,崇山峻岭都未隔断长江沿岸人民“同饮一江水”的情思。

长江流域的淡水资源、粮食产量和人口,大体都占全国的1/3,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城乡差异较大,二元结构明显,也是沿江各省的共同特征。

如果将长江全流域比作一盘棋,三峡工程就处于“棋眼”这样的关键位置。有了三峡工程,长江流域“这盘棋”就活了。聂卫国认为,“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的成功兴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20年来,长江水患被驯服、“黄金水道”效应显,更多外部投资开始奔向三峡库区,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向沿江地带集聚。

毗邻三峡大坝,秭归县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物流兴县”战略的基础平台,产业园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年产值逾百亿元。

上游沿江区县获得发展机遇。库区最大移民城市——万州正在建设成为一个集江城、山城、湖城、桥城、港城于一体的宜居之都。

三峡工程激发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活力,加强了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的区域联动。

盛世峡江天地变,和谐三峡谱新篇”。这条悬挂在湖北宜昌通往三峡大坝专用公路上的标语,描绘的正是走过20年风雨历程之后,壮美三峡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