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垃圾聚集 负责人称水质达标系拍摄原因
11月3日,湖北省秭归县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库区水面,只有零星漂浮物。
谭爱华摄
近日,一组拍摄于湖北省秭归县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内的照片成了舆论热点,照片中长江三峡水库近岸区垃圾漂浮,触目惊心。这些漂浮物对水库水质有多大影响,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记者联系了三峡集团公司枢纽管理局和秭归县环保局的相关人员。
水库漂大量垃圾属实吗
垃圾聚集场景或与拍摄角度及时段有关
11月3日下午,秭归县环保局与三峡水文局清漂人员前往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发现现场水面只有零星漂浮物,网络上垃圾聚集的场景已不存在。
“可能是被冲走了,然后在三峡大坝前被打捞船清理掉了;也可能是网上照片的拍摄角度问题,照片和现场不符。” 秭归县环保局清漂负责人谭爱华说。
三峡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副主管张地继称,网上照片的拍摄时间和角度把握得“非常好”,“过半个小时,或者换个远景拍摄,可能就不是照片上那种垃圾聚集的状态了”。
张地继介绍,因为汛期的高强度清漂作业,机械化清漂船都有损耗,近日正在接受修护,而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一带,漂浮物并不集中,且以青浮萍为主,所以只是派了人工清理。“照片正是在人工还没有来得及清理的这段时间抓拍的。”他说。
张地继称,漂浮物聚集主要会妨碍船只航行、影响观感,并可能对大坝运行产生影响。所以在坝前,三峡集团投资建设了4艘机械化清漂船及专用码头,“基本做到漂浮物不过大坝,不对库区水质产生严重影响”。
三峡水文局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库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水库漂浮问题可控吗
坝前日均清理能力6000立方米,漂浮物有三四千立方米
自8月上旬以来,受长江上游地区和三峡库区周边区县强降雨影响,在回流和上风双重作用下,长江干流秭归段客运码头水域多次出现少量漂浮物聚集现象。“我们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清漂工作,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便责令县环保部门增派清漂船只和人员全力打捞。”谭爱华说。
“我们每天都在坝前打捞漂浮物,日均清理能力在6000立方米左右,现在每天来的漂浮物在3000—4000立方米之间,所以说,我们目前的清漂能力是略有过剩的。”张地继认为,对三峡来说,漂浮物的问题是可控的。截至目前,三峡坝前清漂已完成9.6万立方米。
然而自8月份至今,关于三峡库区近岸大量垃圾聚集的新闻,已经3次成为舆论热点。网友对三峡清漂工作提出质疑,将之称为世界级难题。
“今年是漂浮物打捞难度和重量最大的一年”,张地继说,今年的漂浮物虽不比往年多,但有特殊性。一是洪峰比较滞后,直到10月份还有一波洪峰,带来大量漂浮物;二是从上游漂来很多“竹兜子”,水上面是竹子,下面是根须和泥土等,一个有五六吨重,极难打捞。
“我们没有力量也不可能在60多公里长的江岸边逐段清漂,只能在坝前集中清理,这也是有些地段出现垃圾漂浮现象较多的原因。” 谭爱华说。
地方清漂力量够用吗
配套设施缺乏、经费投入不足
自2005年起,三峡集团将秭归县境内长江干流漂浮物清理工作委托给了秭归县政府,每年拨付100万元左右的清漂经费。但作为三峡清漂中地方政府“布防”的“最后一道防线”,据介绍,这笔钱远不足以应对繁重的清漂任务。
换句话说,与坝前清漂能力略过剩相比,沿线清漂能力相对有限。
秭归县政府针对网上舆情的一份说明提到,秭归回水区接纳了整个库区上游各县区作业时间以外所“跑、漏”的漂浮物,每年遇到大的洪峰、下闸蓄水以及重大活动,都需要采取应急清漂措施保证水面清洁。
同时,配套设施缺乏也威胁着“最后一道防线”的稳固。
谭爱华介绍,秭归县没有能力配备专业清漂船,全部都是租用农用船和小渔船,清漂人员均是临时聘请周边的渔民和移民户,缺乏专业打捞技能。另外没有配套专业清漂码头和专业清运车辆,清理上岸的漂浮物全部靠临时租用码头和人工背、拖拉机转运,泊船卸载转运十分困难。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