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姐姐陈田心:她其实对死亡有种好奇心

27.03.2015  15:45
原标题:三毛姐姐陈田心:她其实对死亡有种好奇心

  三毛(资料图)

  在台湾,三毛的姊弟、晚辈为数众多,感情深厚,但在三毛的父母相继过世后,唯独三毛的大姊陈田心,曾与三毛一同度过幼时在大陆的童年生涯,并且一路看着三毛从叛逆,到流浪,到悲伤、潇洒,甚至最后走上自杀的道路。这位大姊,从教三毛识字、看书开始,始终与她口中的“小妹”相知相惜,也最能理解三毛的特质与人格。

   三毛,红尘中的一粒土

  我比三毛大3岁,我们姊弟中只有小弟陈杰是到台湾后才出生的,我在上海出生,三毛在重庆出生。父亲与伯父在重庆都做律师,所以抗战后回到南京也是开事务所。在南京,我们家住在鼓楼头条巷附近,那时候,我读小学,三毛在读幼儿园。南京的夏天非常热,我和三毛常会躲到教会的受洗池边,一起吃马头牌的棒冰。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俩曾把雪放进铁罐子埋在山洞里,想到了夏天可以拿出来吃,但夏天一看,雪都化成水了,铁罐子也锈了。

  我们全家1948年搬来台湾。

  三毛在小学还好,当时,学生受体罚很常见,也不敢反抗,多半就接受了。但她就是不接受,她的思想就比我们复杂。家里只有三毛一个人敢打破传统。她的自尊心很强,说不愿上学就不愿上学,真的不去。三毛对一切循规守律的事都觉得很累,自己在家反而看书更多,父母最后只能接受、认同。

  三毛不上学后,先和邵幼轩学画,她学画的天分非常高,随手画花、兔子都很生动。和顾福生学画后,她的人生就改变了,但如果她一直从事学画,应该是不错的画家。

  妹妹写文章也是无意的,她以前也没想过要当作家。当然,她从小作文就很好,文字堆砌的能力当然好,更重要的是思想,她的感情流露在笔尖,从文章到家信,其实都相当自然不造作。

  其实家人过去很少读她的书,最近我才开始全部看一遍,看了一直哭,想到她的真诚、爱心,当时家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有类似的特质,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看她的文章,感触却很深。

  她讲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姊姊,我们要尊重钱,我们不要吝啬,但要尊重它,因为这是我们用劳力换来的,不是给我们挥霍的,每分钱都要用在值得的地方。所以,她穿着一直很简便,牛仔衣、牛仔裤、白衬衫,她总能把蓝白两个颜色穿得很美丽。她的眼力又好,总能搭配出自己的风格。刚刚从西班牙回来的时候,她一身长袍配上叮叮当当的饰品,看起来好美丽。

  三毛很得异性欣赏,所以很多人都蛮欣赏她,但真的要谈男朋友,三毛主要的感情对象应该还是那个德国人,非常爱她,年纪比较大,比较稳重,非常博学,很深沉,很有西洋学者的气质,后来因为心脏病去世,三毛很难过,一度想要自杀,因为她一生中,总有些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一直存在着遗憾,所以她有时会有些退缩。两人感情很好,可是没有正式订婚,三毛这种人,不可能会配合订婚这些仪式,她会说,不想被你们搞得像小丑一样。

  三毛的人生很率直,遇到荷西以后,三毛全心投入。其实三毛第一次刚遇到荷西的时候,没想太多,也没想到共度一生;但再去的时候,她已经历尽沧桑,或许觉得单纯也是一种美丽,因此决定结婚了才和家人提,说明有这个人,以及家庭、人品、相处的情形。

  所以,荷西走了后,她就无法承受了。不是我父母在,她一定走了,她性格太强烈,绝不按世俗走她的人生。后面这些年,她全是为了父母活着,毕竟三毛还是有中国女孩的顾虑,有高堂在世等问题要顾虑。

  只是她的一生蛮辛苦的。但她曾说,姊姊,我活一世比你活十世还多。我从小叫她妹妹,但她常说我不够勇敢,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活在别人期望的角色里。她说:我不是,我要做我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关于她的自杀,我们都知道她可能有这一天,但不是那个时候。她其实是个相当注重整齐、漂亮的人,从不愿意以睡衣示人,连在家看她穿睡衣的时间都不多,怎么会穿着睡衣离世?

  但我想她其实对死亡也有种好奇心,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所以她以前还想过,死的时候要怎么摆花;因此我们家人一直不相信她是自己要走的,也不愿相信这是事实,真要走,不该先打扮、化妆完成几个心愿吗?她都没有。

  可能是她觉得就这样离开也很好,或是在天上很好,让她更放松,所以就不愿回头,一路地走了。平常人常觉得死亡是不好的事,我们惧怕死亡,但或许死亡更好,只是自己不知道。一切都只在她的内心,所以没人能救她。(□陈田心 三毛大姊)

  相关新闻:

  《三毛最后一封信》:解读三毛人生独白

  眭澔平在《三毛最后一封信》中,公开了三毛信件内容,并用旅行与文字来纪念这位好友。

  1991年1月,作家三毛自杀掀起一阵轩然大波,关于她的死因,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谜。作家、也是三毛挚友的眭澔平,当时在西伯利亚的火车上意外发现夹在书里,三毛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在眭澔平新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他公开了三毛最后的信与电话录音,解读三毛人生最后的心灵独白。

  书中眭澔平为读者抽丝剥茧出三毛最后一封信中林林总总的暗语与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展示从未披露的珍贵数据,三毛最后一段电话录音、独家照片、录音、信件,也有她生前最珍爱的物品、图书。

  眭澔平表示,影响他旅行世界最深的人就是三毛;“每次我在旅行的时候,特别有一种感觉,像是在接续她的脚步,完成她没有走完的旅途”。

  三毛去世后眭澔平开始环游世界,从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到三毛笔下摄氏40 度的非洲撒哈拉沙漠;眭澔平用20年时间行走过170多个国家,写下大量的旅行日志和怀念三毛的歌曲。眭澔平也表示,将成立三毛纪念馆,提供给更多喜爱三毛的读者一起来怀念三毛。(摘自台湾《联合报》 文/李政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