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制药坠落记:经营问题积重难返 营销管理单脚难行

26.05.2014  13:55

董事长的纵身一跃把三精制药(600829)推到了舆论的“暴风眼”,这个借壳上市后一度风光无限的明星企业近年来渐渐没落,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产品知名度都与高峰时差距甚远,究竟是什么让三精制药从高处坠落,北京商报投资周刊今日为您解析。

经营问题积重难返

说到三精制药经营质量的不乐观,财务数据或许是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之一,该公司近几年业绩的不稳定、业绩增长幅度和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等都在透露一个不好的信息:三精制药日渐没落了。2013年,三精制药存在的问题集中爆发。

对于三精制药来说,2013年应该是印象尤其深刻的一年,上市十年来,三精制药的主业在这一年首现亏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三精制药去年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是正值,为盈利646.21万元,但实际上该公司是借助政府提供的6087万元补贴才让该财务指标得以扭亏为盈。真正体现公司经营情况的财务指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已经亏损了2527万元,这个结果对比2012年时的盈利3.31亿元来看,有些恍如隔世的意味。若单纯从这来看,三精制药似乎是在2013年才沦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2008年开始三精制药就不行了,遇到发展障碍也没彻底解决,中途偶尔出现的业绩增长只不过是小挣扎后的小胜利,最终还是被打回了原形。”一位长期跟踪三精制药的分析人士指出。

纵观三精制药上市十年来的净利润及其增长情况来看,该公司本次的跌倒确实是早有征兆。上市后的前三年是三精制药最辉煌的时期,业绩的高增长让该公司的净利润从2004年的2669万元一跃上升到2007年的2.68亿元。不过,辉煌短短三年后三精制药便开始由盛转衰,业绩开始停滞不前,2008-2009年的净利润仅为2.69亿元和2.78亿元,与2007年相比并没有多少长进,直到2009年底刘占滨的出现,该公司业绩才有了些转机。当时刘占滨出任三精制药董事长和总经理,新官上任三把火,该公司陈旧的营销模式有了一些改变,2010年其净利润突破3亿元关口,但好景不长,2011年后三精制药又开始走下坡路,2011-201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98亿元、3.31亿元和646.21万元,三年里,其业绩累计下滑高达98.37%。

除了净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之外,反映三精制药投资收益情况的净资产收益率这个财务指标也同样是在2008年开始下降的,该指标的走势与净利润的走势几乎如出一辙:2007年以前,三精制药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能达到23%,但2008年开始衰退,下降到19%左右,到2013年时已降至可怜的0.3%。

然而,三精制药对2013年业绩彻底沦陷的原因却是轻描淡写,该公司证券部在邮件中解释说:“2013年公司整合营销资源,调整销售策略,进行渠道整顿及消化库存,主导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同时主导品种的原材料成本不同程度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

上市平台定位尴尬

论常理,十年对于一家有魄力的企业而言往往意味着能磨励出一把锋利的宝剑。然而,三精制药却在上市十年后的今天走向了没落。虽然它的没落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但在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中,几位分析人士一致把主要的祸根指向了该公司定位的不清晰、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未适时跟进上面。

三精制药和哈药股份均为哈药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最终是由哈尔滨国资委控制,可三精制药在哈药集团这辆马车上处于什么位置,能在哈药集团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际上并不是很清晰,三精制药和哈药股份也没有本质的不同,其主打的OTC产品,哈药股份也有生产。

如果公司定位清楚的话,比如就做非处方药(OTC),那么就应该要做出几个品牌来,要有规划性地推出几种相关的新产品,制定出每年销售量要有多大的计划。” 北大纵横医药行业中心总经理、医药营销专家史立臣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在他看来,三精制药首先是在哈药集团中的定位不清晰,其次该公司对自己的产品也没有清晰的定位。

三精制药主要的收入来源一直是依赖OTC产品,不过,该公司并不专注于做OTC,这直接导致该公司的产品后劲不足。“我对这家公司还是比较熟的,其定位实际上并不像他们公司自己所说的那样定在了OTC这块,它也做处方药,只不过是没有做起来,它的产品线是比较混乱的。”一位接近三精制药的市场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其实,即便是主打的OTC,三精制药也很少有能拿得出手的产品,除了在2000年左右就已打响了的老牌产品双黄连口服液、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之外,几乎难见其他的品牌产品。而如此悲惨的结果或许早在市场的意料之中,这从该公司每年投入的捉襟见肘的研发费上或许就可以猜出一二。

以最近三年为例,三精制药研发费投入的金额在逐渐下降,只为2927万元、2856万元和2716万元,占该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还不到1%,为0.81%、0.7%和0.86%。新产品研发上微不足道的投入,暴露出了三精制药对公司新产品的不重视。

就投入那么点研发费用怎么可能研发出多好的新产品,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至少要占到营业收入的2%-3%才能算是有力度,可是它连1%都不到,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几乎等于没有研发。”史立臣指出。针对于此,私募机构深圳市金田龙盛投资公司总经理杨丙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直言:“三精制药衰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产品研发能力薄弱,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相较于广药、国药、上药等同样医药工业领先的本土集团,三精制药近年来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一直没有太大的建树,反而在营销广告投入上却越发痴迷,有些本末倒置。

实际上,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要想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惟有推陈出新。尽管医药研发可能存有较大风险,但不投入就意味着在退步。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