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喜忧并存

28.07.2014  10:07

稳中有进 喜忧并存 

 

——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落实“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发展升级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呈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结构调整明显加快、民生保障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依然较多。下半年,应紧抓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力争迎来经济企稳向上、回升趋好的运行状态。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一季度平稳增长态势,部分指标增速回升,经济运行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64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比一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全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四稳四进”。

 

  四稳:

 

  一是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经济稳健运行。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17.8亿元,增长12.4%。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011.6亿元,增长12.5%;重工业增加值1906.2亿元,增长12.4%,轻工业增速连续两个月高于重工业。企业效益稳步回升。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10.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39.3亿元,分别增长15.2%和22.8%,比1-4月提高0.7和1.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7.2%,比1-4月下降0.3个百分点,亏损额下降19.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农业增加值485.5亿元,增长4.6%,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提高1.6和1.1个百分点。早稻丰收在望。早稻种植面积2091.9万亩,比去年减少4.6万亩,早稻长势良好,总产有望创新高。“菜篮子”产品全面增长。油菜产量73.4万吨,增长2.8%,实现“十一连增”;水产品产量109.6万吨,增长4%;猪肉产量124.3万吨,增长3.8%。

 

  二是社会需求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17.3亿元,增长18.1%。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9%,分别高于第一、第二产业8.6和19.5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0:59.5:38.5调整为2.1:55.6:42.3,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3.8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基本稳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23.9亿元,增长12.5%,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909.9亿元,增长11.4%,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新型业态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571.2亿元,增长91.7%。南昌、赣州两市列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试点。乡村市场发展快于城镇。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931.8亿元,增长12.3%,其中,城区零售额1214.3亿元,增长13.3%;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92.2亿元,增长13.4%,高于城镇市场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主体拉动消费增长。商品零售2018.2亿元,增长13.5%,高于餐饮收入7.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商品零售872.3亿元,增长11.6%。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进出口总额230.8亿美元,增长16%,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78.6亿美元,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进口额52.2亿元,增长40.3%,比去年同期提高46.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46.1亿美元,增长10.4%;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400亿元,增长21.7%。“走出去”步伐加快。全省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3亿美元,增长27.5%;对外直接投资额2.1亿美元,增长20%。外贸商品结构趋于优化。高新产品出口增长28.6%,铁合金出口增长68.7%,钢材出口增长67.2%,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64.7%;机电产品和高新产品进口成倍增长,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

 

  三是财政金融运行稳定。财政收入增长平稳。上半年,财政总收入1406.2亿元,增长1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3.6亿元,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28.4亿元,增长19%,比一季度提高9.6个百分点。金融市场运行稳定。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491.1亿元,比年初增加2056.3亿元,同比多增205.3亿元,增长15.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264亿元,比年初增加1247.4亿元,同比多增126.1亿元,增长17.9%。

 

  四是发展预期稳中趋好。PMI指数持续回升。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这一指数已经连续第4个月回升,创下了年内新高,也是近4年来6月份最高值,表明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其中,生产指数为5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走势,增速略有加快;新订单指数达52.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为去年10月以来的高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上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虽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荣枯线5个百分点。货运量稳步增长。上半年,货运量65755.9万吨,增长8.6%,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1774.9亿吨公里,增长8.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59332万吨和1405.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7%和12.5%,分别比一季度提高1.7和回落3.1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2427.9万吨和266.9亿吨公里,同比下降0.1%和10.2%,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9和2.3个百分点。用电量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472.4亿千瓦时,增长9.7%,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319.7亿千瓦时,增长10%,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

 

  四进: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指标增幅在全国排位前进。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下,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有所减缓,但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在全国的位次前移。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与湖北并列居中部首位、比一季度前移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3.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同比前移8位,为近年来最好位次;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量增幅分别高4.4和5个百分点,均居第3位、前移6位;进出口总额增幅高14.8个百分点,居第8位、前移6位;出口额增幅高9.5个百分点,居第12位、前移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0.8个百分点,居第15位、前移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2.9个百分点,居第9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0.4个百分点,居第16位。

 

  二是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省把产业升级作为发展升级的核心,着力打造了一批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点支柱产业,进一步发挥其特色优势和集聚效应。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百亿元的9个重点行业中5个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9%,汽车制造业增长14.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1%,合计实现增加值1079.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6.8%。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1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4%;增长11.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作为主力优势领域,实现增加值335.8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47.2%;电子信息领域、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新材料领域分别实现增加值119.4亿元、115.9亿元和100.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6.8%、16.3%和14.1%。非公经济拉动明显。上半年,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343.6亿元,增长14.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0.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9.6%。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136.1亿元,增长15.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下降。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4%,较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制品业、电力及热力工业和石油及炼焦业回落明显,较一季度分别回落7、4.5和3.8个百分点。

 

  三是重大战略带动效应不断显现,区域发展齐头并进。全省上下围绕“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布局,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积极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和加快赣西经济转型发展,强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生动局面。昌九一体化龙头效应初显。上半年,昌九经济体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8.9亿元,占全省的34.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463.9亿元,占全省的3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南昌市财政总收入增速居全省第1位,占全省的比重为20.6%,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九江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增速居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增速居第2位。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加速推进。上半年,赣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居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第3位。吉泰走廊、赣东北、赣西和抚州区域加快发展。上半年,吉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第3位;宜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增速居第2位,财政总收入增速居第3位;抚州市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居第3位;上饶市和鹰潭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

 

  四是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福祉改善增进。全省上下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充分就业、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的质量和水平。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8元,增长10.1%,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1元,增长12.2%,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增长24.6%,高于财政总支出增速5.6个百分点,占财政总支出的64.3%,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市场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一季度持平,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CPI同比上涨2.9%,比5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7.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2.4%,增长1.8%;登记失业率为3.27%,低于4.5%的控制目标。

 

  二、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虽然总体稳中有进,与一季度相比,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增幅回升,但财政、工业、投资、出口、利用外资、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增幅均有所回落,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发展升级任务艰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以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结构升级压力较大。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仍处低位。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跌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3%,出厂价格降幅高于购进价格;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出厂价格降幅低于购进价格。反映我省工业产品的成本高于全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分月看,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一直高于出厂价格,出厂购进价格“剪刀差”分别达0.5%、0.6%、0.7%、0.7%、0.7%和0.6%,高进低出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企业运营成本上涨。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1234.8亿元,增长20.1%,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重达19.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高企的应收账款较大的影响了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能力,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企业用工成本呈上升趋势,调研显示今年企业普通工人工资较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5-20%;今年7月1日起,我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各类区域平均增幅达13%。部分行业增产不增收。受产品价格下跌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部分行业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效,影响了利税增长。上半年,江铜集团利税下降;新钢、萍钢公司、煤炭集团、江钨控股等企业亏损;全省工业增值税下降3.9%,有色金属、钢坯钢材行业分别下降27.8%和21.3%。

 

  (二)投资结构有待优化,内生动力仍需增强。

 

  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上半年,制造业投资3338.9亿元,增长9.8%,同比回落17.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4.3%下降至50.5%。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下滑。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58.6亿元,增长10.6%,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较低水平,仅高于1-5月增速(6.4%);商品房销售面积1244.7万平方米,增长4.9%,同比回落42.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641.5亿元,增长6.7%,回落63.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3%,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增速快速回落,是影响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滞缓的一个重要因素。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今年3月份以来,民间投资增速较为罕见地出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6.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因市场准入、行业垄断等因素的限制,民间投资涉及的产业层次一般较低,受土地、银根紧缩和压缩产能过剩等政策的影响较大,同时,占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出现回落。重大项目跟进不足。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93个,同比减少173个;完成投资1126.1亿元,增长14.5%,同比回落21.6个百分点。大项目跟进缓慢将直接影响我省投资发展后劲。

 

  (三)消费品市场增幅放缓,需求潜力有待挖掘。

 

  受整体经济运行回落的影响,近年来消费品市场需求动力有所减弱,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由2010年的19.0%回落到2013年的13.6%,今年上半年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从区域划分看,城镇消费增速放缓明显。上半年,城镇市场零售额增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回落1.7个百分点;乡村市场零售额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从分类商品看,重点商品销售下滑。受煤炭、焦炭价格下行以及引进替代品能源的影响,上半年,限额以上石油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1%,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受汽车优惠政策退出影响,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6%,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这两类商品占了限上企业商品零售额的近60%,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省消费品市场走势。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档商品和办公用品销售下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下降5.4%和4.2%。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家电下乡政策拉动效应走弱和住房消费持续低迷等影响,与此相关的家俱类和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幅同比分别回落36.9和18.2个百分点。

 

  (四)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异常,农业生产风险不容忽视。

 

  受生猪价格急剧下跌和饲料、劳力等养殖成本持续上涨的双重压力,我省生猪养殖亏损巨大。1至4月份生猪收购价格持续下跌,5月份快速反弹,6月份呈弱势震荡走势。上半年我省猪粮比价一直处于6:1的盈亏平衡点以下。6月30日,生猪平均收购价格每斤为6.67元,与去年12月底相比下跌14.7%,同比下跌4.7%。出栏一头肥猪平均亏损350元,与此同时,仔猪价格持续低迷,一直在盈亏平衡线以下,15公斤仔猪跌至350元/头,比正常年份每头少100元。上半年,生猪存栏1608.2万头,增长0.5%,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60.5万只,增长3%,回落0.9个百分点。农副产品价格的“过山车”现象,导致依靠农副产品增收越来越困难,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今年以来,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重发,仅6月16日以来的强降雨袭击就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5亿元;加之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病规律发生新变化,今年赣南脐橙大县果树感病株率达10%以上,后期面临水果产品减产风险,保持主要农产品稳产增产的压力加大。

 

  三、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特征和面临的下行压力,特就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的内生动力。

 

  当前我省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依然不稳固,内在增长动力仍待加强,需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巩固经济回升势头,确保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一是面对传统产业加快转移、结构性矛盾凸显的严峻挑战,抓紧培育能级高、成长快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以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为抓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建设步伐,推进项目早日建成见效,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重点行业核心竞争力。

 

  针对目前工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重点行业核心竞争力,对全省产业链进行梳理,实施区别发展政策。一是对于在增加值中占比较高,对经济影响较大的行业,应努力保持其平稳运行,防止造成经济较大波动,同时也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改造升级,做好研究设计和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的高端控制,占据价值链条的制高点。二是对于目前在增加值中占比还比较低,但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应强化落实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加快行业发展推进力度,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支撑动力。

 

  (三)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面对目前市场销售增速下滑的局面,需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是要努力做好稳定物价工作,确保基础生活资料的市场供应,在全国货币投放总量仍偏宽松的背景下,努力防止物价出现大的波动,尤其是防止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或服务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二是注意刺激消费政策的连续性,前期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达到了较好效果,后期在江西范围内可研究在特定商品范围和特定时期内实施新的优惠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和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进一步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改革,满足居民自主性住房需求。

 

  (四)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要通过调整和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居民所得所占比重,改善居民收入预期。一是更加关注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收入水平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二是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继续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减少居民支出预期,提高消费倾向。

 

  撰稿:杨幸丽

 

  审核:杨金华

 

     
省直机关“两优一先”拟表彰对象公示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机关党建
关于江西省直机关第十七届文明单位的公示
    根据《江西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机关党建
省直机关推荐2021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名单公示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机关党建
省直推荐202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候选名单公示
根据省总工会《关于推荐评选202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机关党建
省直推荐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候选名单公示
根据省总工会《关于推荐评选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机关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