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勿让牺牲成为中国消防的标配

05.05.2014  12:59

勿让牺牲成为中国消防的标配

2014年5月1日14时01分,上海市徐汇区一高层居民住宅发生火灾。火灾扑救过程中,两名正在13楼执行任务的90后消防战士钱凌云、刘杰英被灼热气浪掀出窗外,不幸壮烈牺牲。“五一”期间,两人坠落的影像在网上广为传播,互相拉着腰带下坠的生命弧线,直教无数人感动落泪。新华社在新闻通稿中恸别,“青春的印记,写下了荣光。责任的坚守,感动了上海这座城市和无数的中国网民”。

追思的不只是媒体。在国内社交网络上,无论大V还是草根,各社会阶层的网民均不吝赞词。其中,既有“@老沉”这样的新浪高层,也有“@当时我就震惊了”这样的营销账户;既有“@胡锡进”这样的体制大V,也有“@姚晨”这样的影视明星......而牺牲英雄钱凌云的个人微博更被寄托哀思的蜡烛“占领”,他的最后一条个人微博在短短数日内转评数超过16万。在官员“大V”陈里眼中,“转发就是祭奠”。

一向敢言的活跃网友“@北京厨子 ”建议上海为两位烈士树立铜像,一时附议者众。应当说,树像的深意,不只是缅怀,更有警思的象征意味。在历经悲伤与震撼之后,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反思的队伍,整体的网络舆情态势也渐入瑧境。活跃网友“@一毛不拔大师”提起,“如果能避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才是对逝去英雄最大的尊重”。

歌颂英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汲取教训更是不应忽视的环节”,湖南红网及时呼吁,毕竟这是事故,是事故就要“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和相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制定和落实不放过,责任人未按照追究制度追究责任不放过。这个原则,消防单位也应遵循。

值得注意的是,舆论不宜也不该,只在悲剧发生之后,才注意到这个生死待命的消防群体。根据公安部消息,近5年来,中国消防警因公牺牲144人,牺牲人数列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人数第五位。此前还有数据显示,每年都有300名左右的消防员受伤甚至致残。在上海,加上春节期间牺牲的消防员陆晨、孙络络,今年至今,上海已有四名消防队员因公殉职,且均为90后。

不能让牺牲成为消防的标配。在不少发达国家,消防岗位的“高危”也并不等同于火场的“高死亡率”。例如挪威首都奥斯陆,自二战之后已经有近70年时间没有消防员因救灾而殉职,这样的纪录绝非偶然。

新京报》通过4日的社论点出,“除了装备、器材先进之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对消防员实行职业化的管理”:消防员不仅要面对凶险的火场,而且也是各种抢险救援的主力,这无疑对消防员的专业能力提出高要求。而消防员的职业化更有利于保留专业骨干,积累经验,提高整个队伍的效能。当然,消防员职业制,财政的投入会比较大,但安全是一种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该花的,就没必要省。

不只是职业化问题,上海两名消防员壮烈牺牲后,有网民在公安部消防局官网上翻出了山东省济南市消防支队支队长高明的文章《奥斯陆消防员70年零殉职引发的反思》。从专业角度,高明认为国内消防同行在灭火救援过程中频频发生的安全问题,折射出当前编制体制、人事管理、思想理念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具体分析现役体制约束整体专业水平、消防员数量不足制约战斗力提升、人才培养走“速成”、 灭火救援安全整体意识不强、战训理念严重滞后、救援现场指挥混乱等六大问题,力透纸背。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革新中国消防的职业困境是迫不及待的大命题,而提高火灾的日常防范则人人可为。

报道称,5月1日的起火房屋为群租房。尽管目前火灾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但群租房消防环境复杂,已然是消防员提心吊胆的“劲敌”。中国网有评论指问:偌大的上海有三分之一楼房存在群租现象,火灾救援本身就是危险之举,但这些并不是惨剧无法避免的理由。试想,如果真正落实了《群租房十大防火要点》(注:上海消防局于2007年制定),如果有关部门的检查更彻底些,还会发生火灾爆燃导致消防战士牺牲的惨剧吗?

遏制群租还须文火细活的精细治理

5月4日下午,@上海发布借着各部门联合打击群租的东风,利用长微博对外宣传新定经修改的《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出租居住房屋,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且居住使用人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违规逾期不改的最高可罚10万。对此,有网民感慨:这是用两位消防战士的年轻生命,换来治理群租乱象的决心和制度!

5月1日的火灾事故发生后,上海有关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该停的停、该关的关、该抓的抓,绝不手软”,“一夜清退群租房客380余人”,战果卓著。而更多的网民则希望这样的“应景动作”可以常态化,并且“堵疏结合”,注意填补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体系的缺位。

忻文珂”在《青年报》上发文呼吁: 房价高企、租金昂贵,房客们有的是理由表明自己生活的艰辛与选择的无奈;盘活资源、增加收入,房东们也有的是说词证明“群租”现象存在的合理与必然。然而,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个天大的命题上,任何理由与借口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不过,从网络反馈看,舆论并未因为消防员牺牲而对群租禁令一片叫好。在网民眼中,民生政策应该是“exe”格式而非“txt”格式,即不能变成缺乏执行力的“一纸空文”。网友“小灰机与大灰狼”就在追问:谁执行?谁监管?职责范围明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健不健全?细节规定得够不够细?

媒体人“温江桦”分析,群租房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产物。正因为城市住房、租房成本太高,而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不足,颇有些“社会福利”性质的群租房才应运而生。

2013年7月,北京出台群租禁令,结果被舆论质疑为“硬杠杠”的“家长做派”。同样是叫停群租,当今年4月河南拟立首部租房法规时,腾讯大豫网的网络调查却显示:超七成网友持反对意见。网友“文刀草木”警惕:不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群外来低收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只想着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解决方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可见,群租作为一种全国性的乱象,蔓延扩散绝非一日之寒,仅靠在实施困难的几则规定、通知,恐难以遏制相关问题。“与其武断地在水患处投下砂石,寄望毕其功于一役,莫若多一些文火细活的精细化治理”。(新华网)

良好的政策效果不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京华时报》认为,“群租”治理固然重要,但管理者还应审慎考虑“蚁族”的困难。治理关上了隐患之窗,也不能使其无处安身。“新华时评”亦在声明支持严查违法出租行为之外,强调: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务工者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中低端住房租赁需求十分庞大,解决他们的合理租房需求应是化解群租问题的关键所在。

上海老屋何以由“待拆迁”变成“待倒塌

4日清晨,上海虹口一幢“待拆迁”的老式砖木结构居民楼发生倒塌,导致2死3伤。媒体采访后发现,倒塌房屋历史已过70年,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私搭乱建情况。地产大亨任志强判断: 城市已进入了老房超龄服役的阶段。

满地是碎成瓦砾的棚户住宅,远景是明亮光鲜的高楼大厦……当事故现场照片曝光网络后,不少网民被这种巨大的视觉反差刺激,频频诘问,“上海,你是什么回事?

看着屏幕显示的废墟悲剧,沪上网友“上海民工张”通过键盘敲下思考:砖木结构,是几乎每个上海人特有的记忆和情结。如今还有这么多待拆迁的老房,只能说,过度商业化和无休止的扩容,GDP房地产化和通货膨胀间的震荡,中心城区土地被稀缺,动迁政策的货币化,都让城市留下痉挛和阵痛。

面对频发的安全事故,网上有声音在拷问“政府都去哪儿?”网友“33小丸子”质疑:对于这种房屋,政府房屋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定期检查,防止危楼发生事故致使居民生命财产利益受到损害。

事实上,类似已毁房屋的危楼在上海并不是少数,这些标注为“待拆迁”的弄堂老屋,苟延残喘地掩藏在现代化的幕布背后。在上海这个拆迁成本高昂的城市,旧城改造并不是水到渠成的易事。网友“端庄的小母狼”体恤政府难题:城市中的拆迁,改善了很多底层人的住房条件。但总有极少数的拆迁户,漫天要价,妖魔化了城市拆迁。

现代城市动迁的慢节奏,很大程度受限于政府、开发商、居民三方的利益角力。上海不是一个完美都市,“浮华的背后满是看不到的伤痛”,网友“Balers”实在希望这是敲醒相关部门的一记警钟。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