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明者因时而変,知者随事而制

26.05.2014  13:49

亚信“中国风”涤荡国际“旧秩序

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各成员国通过《上海宣言》达成上海共识。浙江学者“卜永光”评价,“由于亚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能够把各类不同的国家置于同一个论坛之中,本身即具有重大价值”,又“由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和迅速崛起大国的重要性,亚信峰会的影响力必将随之得到史无前例的扩大”。

坦率讲,相较于APEC峰会、20国集团峰会、G8峰会等,亚信峰会过往的关注度不高,不少上海市民甚至感到陌生,但此次不同凡响,一度成为全球舆论焦点。日本《新华侨报》21日文章指出,其中重要原因当然是“中国力量”,中国的综合实力与和平外交的魅力,推助了亚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国借助亚信“主场外交”的优势,主动设置话题,既传递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也发出了中国的呐喊, 在安全领域让国际社会听到“中国声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亚信有史以来与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数量最多、会议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中国方面高度重视此次在家门口开展多边外交的机遇。其中,备受关注的亚洲新安全观,即是中国方面力推的一个峰会共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发言中,明确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指明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董漫远认为,亚洲安全观是习近平讲话的核心,也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续和发展。以中国的“”文化为基石,亚洲安全观的四个方面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即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形成合作,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第一时间解读:加强亚洲安全合作,维护亚洲和平稳定,离不开安全观念上的革故鼎新。无论是冷战结盟对抗的老路,还是损人利己的邪路,都不能维护亚洲和平。这次峰会提出了亚洲安全观的新理念,既是对亚洲国家历史传统的尊重,也照顾到亚洲多样性、差异性、成长性的现实特点,起到了思想上扶正祛邪、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

除了耳目一新的亚洲新安全观,中俄两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顶层设计”,也是外界舆论颇为瞩目的焦点。从与亚信峰会同期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到历时10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最终敲定,被学界称为“内涵最丰富、对国际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一组大国关系”的中俄关系,已被公认为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与此同时,《环球时报》也用社论提醒,在重视中俄关系的同时,中国也需保持一份坦然和淡定。中俄友好是双方的需要,而非哪一方的“剃头挑子一头热”。中俄关系当然包含了外交和战略上的侧重,但它首先应是“自然的”,而非一开始就是“刻意人造的”。自然的中俄关系,生命力会更强,两国维系它也更轻松。中俄冷战后的战略合作恰是这样逐步形成的,保持这一健康性,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不少媒体眼中,2014年被认为是中国的“主场外交”年,因为在这一年里中国将先后举办亚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雷希颖在《东方早报》刊文: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剧变的前夜,中国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领域为这个亟待“破旧立新”的世界创立出了全新的发展和实践模式,为这个因“消极的旧秩序”而陷入混乱、动荡的世界送来了一股股“破旧立新”的清新的“中国风”。

舆论热议谢文骏何以被刘翔“灵魂附体

13秒23、13秒31,三天之内,24岁的上海小伙谢文骏先后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18日)、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北京站(21日)上夺冠。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是,谢文骏的二次夺冠也推涨了师兄刘翔的舆论关注,甚至连比赛解说都称被谢文骏被刘翔“灵魂附体”。

尽管主角不是刘翔,尽管国际田联官网以图文盛赞谢文骏的夺冠“让其他一切相形见绌”,但一系列的舆情数据却真实反映了谢文骏背后笼罩着巨大的“刘翔”光芒:

截至24日17时,在百度新闻中,“谢文骏”的搜索量约为5.61万条,其中涉及“刘翔”的就有3.52万条,约占63%;而在新浪微博中,11.9万条包含“谢文骏”的微博中,更有高达66%的博文与“刘翔”有关。难怪网友“池建强”调侃: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110米栏夺冠后,标题是「刘翔师弟夺冠」。

难以否认,“飞人”刘翔让太多的中国观众爱上了110米栏这个项目,观赛心理总带着多少的“骄傲记忆”。随着谢文骏的两次夺冠,关于“刘翔接班人”的称呼又流行起来。国人的田径梦重燃,欣喜之余,多多少少都流露出出五味杂陈的怀旧情愫,《四川日报》在叩问:谢文骏以冠军之身抛给世界一个巨大问号——他会成为刘翔接班人吗?

中国青年报》记者周凯注意到,18日的谢文骏夺冠现场,上海体育场的上座率下降到不足一成,他在文章中感慨: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赛事的水平再高也比不上明星效应,想提升中国观众对田径比赛的关注度,还是需要刘翔式的明星”

刘翔一日不退役,110米栏就留有刘翔的印记”。事实上,24岁的谢文骏较同时期的刘翔差距不小。彼时,刘翔已经打破了世界纪录,并集奥运会冠军和世锦赛冠军于一身。于是,在有了论据支撑之后,网易新闻大胆地“标题党”了《广州日报》的报道《男子110米栏回到“等风来”时代》,称“谢文骏难与刘翔这样的天才相提并论”。

新华日报》分析,很多的偶然因素导致谢文骏一战成名,正如教练孙海平所说的那样,并不是谢文骏实力有多么强,实际上是这些高手们的表现太失常了。这种“时势造英雄”的说法得到《羊城晚报》的认可:谢文骏成不了刘翔,但明年若刘翔复出谢文骏也有得一拼,还有上升空间的谢文骏是刘翔之后的跨栏唯一希望,若加上运气,明年世锦赛冲奖牌还是很有希望。能在“后刘翔时代”留住中国印记,这比期待一个新刘翔更现实一点。

据媒体披露,北京站夺冠后,有粉丝大喊:“谢文骏,你不要做‘刘翔第二’,你要做谢文骏!”而在新浪微博,网友“紫嫣--Amy”也在忠告,“别给谢文俊太多压力了,刘翔就是被国人的舆论压得喘不过气的”。这样的真切告白和精神寄语,既是对谢文骏的激励支持,也是对中国田径的殷切期盼。在“后刘翔时代”,往“正常序列”靠拢的中国田径,同样需要这些更加理性的国家粉丝。

教育责任转嫁让“家长作业”成“鸡肋

近日,北京市明确喊停“家长作业”,要学校不得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这条新闻在沪上家长圈引发热议,有媒体在随机采访了上海12所学校,其中9所公办、3所民办,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2名、初中生家长2名后发现,中小学生家长被孩子作业套牢的现场相当普遍。

近年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辩成为热门话题,提倡给中小学生减负的舆论呼声也一直不减。尽管一些学校也在标榜自己的减负成果,但是实际情况是,“看得见”的书面作业确实少了,“看不见”的作业却在无形增加。这其中,将“作业布置给家长”的做法就是“下有对策”的一种。

学校或老师将学生作业布置给家长,让家长签名打勾,初衷是为争取家长的监督积极性,毕竟教育需要多方参与。网友“慕晴空”就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也上升到一定高度:教育不再是学校一家的责任,家长参与其中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可这一做法若在实际操作中偏离初衷,就会扭曲成家长“陪读”的负担,这样的“创新”自然就有变成“鸡肋”之嫌。评论员杨仲在《苏州日报》发文:确实需要好好地重新来界定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责任边界。“家长应该参与,但不能过分代替老师的角色”。

星辰在线网友“袁浩”强调: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是社会进步的标识。但是,当老师利用家长的望子成龙之心进行责任转嫁,亲子教育被异化成校内教育的校外衍生,就是教师的“懒教”。这不但“绑架”了家长,还会导致教师或学校推诿懒惰,会导致教育浅薄化、狭窄化,会导致教育高耗低效。

还有评论进一步指出,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帮助相当可疑,有多少没有效率的重复劳动,不仅是一种课业负担,也是一种变相惩罚,是在浪费孩子们和家长的珍贵时间,还不如让家长陪孩子们读本童话或者去户外活动。

除此之外,备受质疑的“家长作业”也超出了学校的办学权、教育权范畴,异化了相互支持的家校关系。上海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家庭的责任在于关注学生的做人教育。学生好的教育,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各司其职,政府依法监管,学校自主办学,家庭参与监督、评价。如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才能行之有效地为“百年大计”贡献力量。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