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福喜、澎湃与韩寒

28.07.2014  18:35

[一周聚焦:福喜事件]

政府监管该不该为过期肉负责

27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福喜事件”查处情况强调,这次事件中,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支持媒体,保护记者,保护举报者,这样的舆论监督是正能量。“在上海,不管什么企业,只要违法,都必须依法严惩。

福喜”,这个本来极具传统韵味的中文词汇,却在中国人大公开向社会征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意见之际,引发了舆论场关于食品安全的全民讨论。自20日晚的电视曝光以来,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已被持续发酵整整一周。截至27日,可检索的新闻数量已达7400余篇,微博客上的相关讨论更是突破100万条,舆论反响可见一斑。

深入人心的“食品安全零容忍”,不只是道德指向和法律态度,早已是民间共识。《法制日报》认为,对上海福喜这样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企业必须杀一儆百,予以最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对潜在的违法者形成有效威慑,使其不敢再犯,进而不想再犯。而上海本地老牌报纸《新民晚报》21日的评论则更为直白,“罚它个倾家荡产”。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象征着生产效率与行业标准的大踏步前进。在人们的常识中,现代大型食品企业有着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质量监控,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远胜传统作坊型的食品生产方式。但是,美资上海福喜公司作为公认的"规范化食品企业",却遗憾地成为头条新闻上的反面典型。人民网担忧,这一丑闻的出现,将使消费者对"现代化的管理和监控"产生深深疑虑,"也将是进一步降低中国社会对快餐食品行业的信任"。

在网络上,有声音把涉及的数家洋快餐同样视之“受害者”,撰文要“感谢并支持洋快餐”。客观而言,下游的快餐品牌以标准管理和品质控制深受国人好感,可在过去5年中,在华洋快餐已经曝出数十起食品安全事故。而吊诡的循环剧情显示,每次事故都在洋快餐危机公关的深切歉意以及坚决自查的决心中结束,但往往却又在另一起曝光中“再起波澜”。此次亦然。

对于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消费心态,媒体人魏英杰提醒中国消费者不能成为洋快餐的"脑残粉":任何企业发生质量问题,都必须受到谴责与惩罚。在这问题上,只关乎事实,无关乎意识形态或选边站队。无论是拿"保护民族企业"为挡箭牌,还是以"洋快餐也是受害者"为借口,都是在"耍流氓",客观上也是在扭曲事实、颠倒是非。

当然,“福喜事件”除了暴露出洋快餐的采购管控不力外,也让人们看到它所处的产业链条上下游存在的责任盲区,特别是近来饱受诟病的政府监管部门,以致有网友吐槽,“不怕神一样的违法,就怕猪一样的监管”。

过期肉食让洋快餐失陷,更令薄弱的监管蒙羞”。在民众心理标准一降再降的情况下,发生任何类似福喜事件,抓贼的快感都远没有悲哀之情来得强烈(《武汉晚报》)。

况且,在被视作中国“经济首都”的上海,出现任何食品安全事件都极具典型性和示范性。而在韩正27日明确肯定曝光福喜公司的"舆论监督是正能量"之后,沪上涉事监管部门的处境则显得更加尴尬。

2011年,上海发生“染色”馒头事件,上海食安办负责人在第一时间道歉,并表示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坚决不护短”,最后的结果是多名政府责任人受到记过、撤职处分。《新京报》据此发声:如今的福喜食品安全事件,比起当时的染色馒头,危害要严重得多,波及面也更大。但遗憾的是,至今未见上海相关部门站出来道歉,并承诺追究责任部门。"上海有关方面能否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查处食品监管失职渎职,人们拭目以待"。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