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的武林时代:十里洋场亦是“武场”

12.05.2014  19:30

绘图 李媛 谢思倩

霍元甲、顾留馨、王子平、蔡龙云、傅钟文,这些响当当的武林高手都和一个城市有关,这就是上海。

清末民初,在“武术救国论”的背景下,武术由一门普通的技击术上升到了“国术”的高度。随后,政府的尚武政策、上海的经济地位,使得越来越多的武术名家齐聚“十里洋场”。

小个子中国人擂台连胜外国大力士,武术社团遍地开花,连公园也卧虎藏龙,上海武林的繁荣景象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彼时在体育宫(即上海大剧院所在地)每周六都会举办武林表演,武术成为那个年代当红的“娱乐项目”。

虽然胜景不在,但现代的武术随世事变迁也有了新的内涵,它从攻击自卫技术逐渐转为强身健体的运动。

当你我坐在上海大剧院中观看现代歌舞剧时,实在很难想象,50年前就在同一个地方,这里每周都会举办一场“武林大会”。

当时,大剧院是体育宫,在体育宫的露天篮球场中,上海滩有名的武术家带着徒弟前来表演、切磋。在那个可以容纳2000人的场子里,没有悠扬的音乐,没有缭绕的歌声,有的只是刀枪棍棒的碰撞声以及观众热情的喝彩声。

在体育宫附近的公园里,武术名家带着徒弟练着太极,耍着刀、枪。人民公园、复兴公园、淮海公园、静安公园……所经之处,人头攒动。

当年上海武林界的热闹景象定格在每一个练武人的心中。那时的名家,如今大部分已经离世,那段岁月的见证人,仍在世的也已七十有余。他们一生从事着有关武术的工作,即便退休之后也始终没有放弃。

他们回忆起从前时,总能笑得开怀,仿佛自己又回到了二十岁时的年轻岁月。这不禁让我们感慨,当年上海滩的武林大会究竟是怎样一番盛世景象,能让他们至今依旧津津乐道。

清末民初的武术救国

孙中山先生的保镖也都是武林高手。他发现,这些人不仅武艺高强,品德也很高尚。这也是国民政府崇尚练武,武术能被推上‘国术’高度的一个原因。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繁荣发展直到近代,并以民族文化的形态被传承下来。在没有枪支弹药的冷兵器时代,武术从最初的“求生工具”逐渐演变为“战争工具”,这也使得武术的发展总得和战争扯上点关系。

至于老上海为何集结了如此多的武林高手,那要从清末民初说起。

当清朝统治者还做着五湖四海皆我中华的天朝美梦时,一声炮响把这个美梦彻底轰碎。这场被冠以“鸦片”二字的战争,不仅将国民的孱弱暴露无遗,也唤醒了一群开眼看世界的人。

当时,中国人一直被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这让很多人心生不满,特别是习武之人。他们认为,中国武术是足以扬我国威的。

不仅如此,有识之士还认为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固有的国粹。在“武术救国论”的背景下,武术由一门普通的技击术上升到了“国术”的高度。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保镖也都是武林高手。他发现,这些人不仅武艺高强,品德也很高尚。这也是国民政府崇尚练武,武术能被推上“国术”高度的一个原因。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