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水墨写意——走近江西豫章赣绣

21.11.2014  12:58

  刺绣是我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华夏儿女世代相传,一针一线,情意绵长。众所周知,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而在南昌,豫章赣绣同样独树一帜,不仅在省内颇有影响,甚至在北京乃至国外都颇具声名。本期《解密南昌》,记者采访了豫章赣绣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余正连、周南英,带你走近豫章赣绣,领略豫章绣的独特魅力。

  创始人熊氏工诗文善刺绣

  余正连介绍,豫章赣绣,又名赣绣、豫章绣,虽然没有跻身中国四大名绣,但它的由来也颇有意思,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第一代赣绣创始人裘皇姑本名熊月英,她是纪晓岚的师傅裘曰修的妻子,也是乾隆皇帝的“干妹妹”。熊月英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且工诗文,父亲熊大樊为广东海丰县知县,她将自己的艺术修养融于刺绣爱好,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于熊月英擅长诗文刺绣,还有两个故事。据说熊月英大婚当日,新郎裘曰修揭开面纱,却见新娘额头上七颗北斗般排列的黑痣,心中略有不快,脱口叹道:“抬头不见月”,只见夫人含笑回答:“遥看满天星”。新郎见此又说:“众星拱北斗”,夫人又接道:“牛女朝帝京。”裘曰修见丑妻贤德,心中大喜,从此相敬如宾。

  熊月英的婆婆,裘曰修的母亲王氏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女性,至今仍被誉为苏绣最著名的传人,绣品常常被选送入宫,深得太后青睐。她见儿媳刺绣造诣很高,且风格、绣材、绣工均独树一帜,欣赏不已。一次她将儿媳的作品呈与皇太后,太后见而熊月英的绣品用色素雅,色调过渡自然,针法精湛整齐,独显简单大气,与自己之前所见的绫罗绸缎华美之风大相径庭,十分惊奇。得知为熊月英所绣的豫章绣后,对其青睐有加。乾隆二十五年,裘曰修因言获罪,熊月英入宫面圣途遇皇太后,太后见熊月英不卑不亢,为夫喊冤,大为赞赏,加之容貌有几处很像过世的四女儿,便将熊月英收为干女儿,格外关心。

  据江西省博物馆专家考证,许多少数民族的刺绣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过赣绣的影响,苗绣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余正连提到,赣绣和苗绣的题材都是被视为吉祥象征的凤凰、鸳鸯、祥云图案,或是日常可见的花鸟虫鱼等,作品也大多见于日常用途,结婚、祝寿等喜庆场合。“苗绣中花溪苗族的早期挑花技艺色彩单纯雅致,白色中点缀些许色块,与赣绣初期用色清雅柔和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绣画互融 以假乱真

  走进位于南昌市中山路的豫章赣绣坊,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绣品一度让记者误以为水墨画,10多位绣娘正在静心地刺绣。余正连告诉记者:“这就是赣绣的特点,江西是水墨山水画的发源地,又是中国水墨画大师、写意代表人物八大山人朱耷的故里,豫章赣绣也深受水墨画的影响,它主要是用针线表达水墨的特色,运用九个颜色的墨线,通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所产生的丰富变化来表现物象,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豫章赣绣以中国各种名画、摄影、油画等为原型,以针作画以线润色,绣艺精湛惟妙惟肖,主要根据画面的内容实现多种针法灵活的变化组合,近实远虚,层次分明,色彩丰富,不但具有鲜明的立体感,而且视觉冲击力强,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余正连说道。

  周南英告诉记者:“豫章赣绣针法多采用簪花针、飘针、长针、平针、套针等特殊工艺,达到原汁原味的艺术效果。经过近千年、八代传承人的传承,豫章绣从民间日用品到江西山水名人字画的绣品,在传承传统绣法的基础上,改进思维,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刺绣中,探索各种绘画的表现手法,将针法巧妙运用在图案中,远观给人以书画的感觉,近赏则绣线细织、绣画互融。

  赣绣《富春山居图》曾被出价200万

  《富春山居图》(长680厘米,宽40厘米)刺绣作品是余正连耗时两年,夜以继日完成的。“刚开始拍卖时起价60多万元,之后价格一路上涨,有商家甚至开出200万元的价格,但我没舍得卖。我要把它作为镇坊之宝收藏起来。”余正连说道。

  周南英提到,虽然每幅刺绣作品报价上万元,但是刺绣都是纯手工,工作起来十分辛苦,每天工作十余小时,一年下来每个人5副作品左右,有些特殊的刺绣作品耗时就更长,甚至要半年甚至几年。

  从2010年至今,余正连、周南英两人获得大量奖项。从2012年开始参加深圳文博会,豫章赣绣作品连续三年在深圳文博会上荣获金奖。其中,余正连绣制的豫章赣绣作品有《红衣画眉鸟》(铜奖)、《富春山居图》(金奖)、《松鹿图》(金奖),周南英的豫章赣绣作品有《松下小憩》(金奖)、《仿倪云林山水墨画》(金奖)、《活泼图》(银奖)。此外,余正连豫章赣绣《佛手》、周南英豫章赣绣《芦雁》分别获2014年江西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

  周南英谈到自己对刺绣的理解,“很多人对手工刺绣产生误解,认为刺绣就是临摹,没有创新,没有太大的价值。但其实每一副刺绣都倾注了我们大量的心血,刺绣不是简单的临摹,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比如绣树,和其他流派的绣种不同,豫章绣是根据树的自然生长规律来进行刺绣的,比如树的‘关节’处、树皮的沧桑感,我们都要表现出来,画的原型是平面的,刺绣出来就是有凹凸感的真实再现。每一副刺绣作品,不但在形式上会有所创新,而正如赣绣创始人熊月英一样,也会把自己的艺术修养、个人情感融入刺绣,这样的刺绣才是好作品。

  刺绣市场前景看好

  据中国刺绣行业协会对国内各大艺术品拍卖行10年来拍卖纪录的统计,自2001年6月到2011年6月,苏绣总计上拍作品98件;粤绣、湘绣则分别为50件和49件,蜀绣只有3件。在价格上,2008年苏绣平均拍卖成交价为6万元/件,2010年达到了13万元/件,两年时间翻了一番,粤绣、湘绣、蜀绣成交价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粤绣同比下跌达24.8%。苏绣成为市场当之无愧的宠儿,身价日益看涨,牢牢占据着中国刺绣的龙头地位,并成为中国刺绣走向世界的名片。相比而言,赣绣就显得籍籍无名。

  周南英表示,“刺绣市场前景还是看好的,但还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已经获准成立市级豫章赣绣技能大师工作室,我们在北京有经纪人,刺绣作品在北京和国外受欢迎,省内反而知名度不高,刺绣作品一般也在北京卖得好。

  希望更多人加入绣坊

  目前的豫章绣坊,以余正连、周南英为主,总人数几十个人。余正连表示,“一个合格绣娘的养成至少要2年到5年以上,才能学会真正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免费公益教学。

  “豫章赣绣传承需要后继有人,有闲暇时间的家庭主妇,或者致力于刺绣的女子,绣坊都会进行免费教学。此外,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残疾人加入绣坊,只要眼睛和手健康就行,可以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作品出来我们可以帮助销售,学成之后他们还可以在家里绣,可以养活自己。 ”周南英说道。

  信息日报记者叶景顺 文/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