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借力高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01.07.2014  17:38

在上饶市玉山县城东南四五公里的地方,原本是一片无人的山地。由于沪昆高铁的玉山站选址在了这里,现在已经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除了新建的火车站外,玉山在这里同时规划建设了一个将近2000亩的电子商务园。在上海拥有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廖建亿,这两年已把业务逐渐迁到玉山,正准备落脚产业园。除了交通便利、成本低廉外,玉山高铁旁的电商园能给他带来同行之间的聚集、交流,也是吸引他落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饶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之处。即将建成的杭南长高铁、合福高铁在上饶呈十字交汇,不仅在全省率先进入高铁时代,成为江西东连西进南上北下最快捷的通道,对于上饶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转型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上饶早就瞄准这一机遇,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经济外向度,产业布局优化升级步伐加快。2013年,开工、在建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4个,其中列入省重点调度项目21个。完成工业投资680.9亿元,较上年增加97.9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户。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200亿元园区1个、过100亿元园区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37.5亿元,增长13%。

铸就开放平台。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上饶扩大开放合作“发挥向东桥头堡作用,加快建设光伏、光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全国旅游强市,打造我省东部的重要增长极”已上升为省级区域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的有利契机,上饶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福州港(上饶)码头、海西(上饶)胜记国际物流城、三清山机场空港经济区等合作、通关、物流平台,再加上已投入使用的上饶无水港、上饶至宁波“五定班列”等,将形成上饶“海陆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议成员城市,主动接受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自贸区的辐射带动,加快建设赣浙闽皖开放合作区平台,在产业发展、市场体系、科技教育等方面与沿海达地区的开放政策进入无缝对接。目前上饶已出台“1+22”文件,重点围绕我市发展中的难题、改革中的掣肘,特别是产业不强、企业不壮、集聚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发展环境不优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切实制定有突破性的政策举措,改革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达到“只要沿海发达地区能做的,在我们上饶就也能做、也能做成功”的效果。

加快产业升级。制订了新三年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坚持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加大了对工业生产的监测调度,一旦发现苗头性、趋向性问题,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2013年,上饶市政府采取财政政策引导、发行企业债券担保等果断调控措施,在全国率先顶住了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最严格的“双反”制裁,不仅保住了上饶全国光伏产业基地的位子,而且使晶科能源在全国光伏产业中率先走出困境,实现盈利。继续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重点抓好晶科能源太阳能工程(二期)、光电高科年产2500MW(兆瓦)太阳能电池片等项目。201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平稳增长,特别是光伏产业延续向好态势。同时,光学、黄金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亮点频出,首期固投30亿元的年产10万辆乘用车项目、中镁镁业公司镁合金板材生产项目、中材机械系列输送设备项目、鄱阳无人直升机等重点项目都在建设之国。

做强园区经济。在重大机遇面前,上饶出台全力支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大做强政策,更加注重增强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通过结构调整和工业招商,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辐射。2013年,经开区快速发展,编制完成了10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沪昆高速经开区互通、两条新辟园区主干道、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区内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其中投资过30亿元项目3个。新建的饶商回归产业园吸引饶商投资26亿元。在全市范围内统筹11个工业园区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大力支持广丰工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同时,上饶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提升上饶城市和产业的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除在高铁旁建设上饶高铁经济实验区,目前市经开区内已开工兴建总部经济产业园,将配套制定具有鲜明导向的政策措施,吸引大型企业到上饶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使上饶大企业大集团的生产制造基地和总部企业的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机构聚集地。上饶市政府还着手规划建设赣浙、赣沪、赣闽、赣台等飞地园区,统筹抓好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推进沿海产业组团式转移。

供稿:上饶市委宣传部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