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口岸“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

11.08.2015  20:55

   记者昨日从市商务局获悉,围绕打造上饶“江西东部重要增长极、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根据国家口岸发展规划的战略举措,近日,我市编制出台了《上饶市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今后五年指导我市口岸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该规划期限为2015年—2020年,分两步走:近期规划为2015年—2017年,远期规划为2017年—2020年,努力把我市口岸建设成为“安全、便捷、高效”的国内内陆一流口岸。 

  据了解,《上饶市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是:建设上规模、有特色、专业化、现代化海港口岸,“十三五”末港口内外贸吞吐量达到1500万吨,力争突破2000万吨,年均增长30%,港口外贸吞吐量力争增加约1000万吨;推动上饶铁路、公路口岸作业区建设;提升机场口岸功能,实现航空口岸开放;延伸监管场站,口岸管理更加规范,口岸布局更加优化,口岸设施更加完善,口岸运行更加高效,口岸合作更加深化,建成陆海空协调配合、全方位、立体化口岸体系。

  为增强口岸发展的支撑能力,要加快建设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物流运输网络,打造铁(路)公(路)海(港)机(场)联运平台,以上饶现代临港物流中心为基地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十三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递增1%,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从2014年的19%的基础上下降2—3个百分点,建成与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周边工业园区以及高速公路主干网、铁路相衔接的快速通道,依靠高效的物流服务水平吸引大量的中转物流,较大幅度地提高上饶铁路集装箱吞吐量、公路货物运输量和铁路货运到发量。到2020年,确立现代物流业为上饶主导产业和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使上饶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性物流中心,不断增强口岸支撑出口货物贸易发展的保障功能。

  拓展无水港功能。全力推进上饶—宁波“海铁联运天天班”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基本建成覆盖整个上饶及赣东北地区,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无水港网路,着力拓展无水港货物仓储、配送、增值加工等服务功能,协调推进大通关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无水港信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无水港运营质量和效益。根据上饶铁路货运站向西搬迁的实际情况,做好上饶无水港随之向西迁移的规划和建设工作,通过新建西货站项目,使上饶无水港软硬件得到较大提升。

  建成上饶码头。立足现有港湾,加快港口码头建设,规划建设码头泊位3个,其中10万吨级深水泊位2个,5万吨级1个,总投资20亿元。港口吞吐能力300万吨,码头岸线1000米,场地面积1769亩,航道达到10万吨级。着眼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着眼腹地区域经济发展,力争开通国际航线,以最快速度形成综合性、现代化港区,延伸带动临港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直接腹地发展。为配合该项目实施,力争2020年开通上饶—宁德铁路,通过铁海联运,打造面向东南沿海的快速出海通道。

  建成鄱余万港区。鄱余万港区地处鄱阳湖滨的昌江、信江、乐安河三水交汇之要冲,由鄱阳、凰岗、岭口、漳田渡、莲湖、珠湖山、古县渡,余干黄金埠、瑞洪和万年综合码头、梓埠、石镇等港区组成,港区按功能划分为散货港区、件杂货港区、危险品港区、化学品港区、客运港区。主要货物品种有沙石、成品油、粮食、水泥、化学品、棉纺产品等。鄱阳港区水陆交通方便,码头历史悠久,是赣东北水运枢纽中心。按照“南进赣江、东入信江、北融长江”的总体格局,把鄱余万港区建成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适应,与水运主干道相匹配,与水陆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设备先进、集疏便捷、效益优良的现代化内河港口。

  开设口岸新作业区。适应上饶发展对外贸易和减少通关环节、降低物流通关成本的需要,到2020年在上饶无水港以外建设3个口岸作业区:以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建设上饶公路口岸作业区;结合上饶铁路货运站西移,以上饶铁路车务段或其下属单位为主体建设上饶铁路口岸作业区;以鄱阳港为主体,建设覆盖鄱、余、万三县港区的水运口岸作业区。使这些口岸作业区具有报关报检及对外贸易物流、运输集散、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口岸功能,服务上饶周边地区。与上饶无水港相互协作,功能互补,形成服务上饶进出口物流贸易的口岸体系。由市政府口岸办、上饶海关、上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研究制定选址条件、报批程序、验收标准等有关政策,选择国家铁路干线物流节点和现有进出口贸易规模较大的县先行试验,取得经验后逐步展开。

  此外,我市还将做好发挥上饶空港功能,开辟航空口岸通道;建设特殊监管区域,拓展提升口岸经济;加强电子口岸建设,打造数据信息平;加强服务创新管理,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