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争做农村改革创新发展的领跑者

07.07.2014  09:57

    人们说,上高人是著名的品牌,善良、厚道、勤劳、敢闯;今日上高,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初夏时节,行走在这块极具爆发力的土地上,但见广袤的田野碧浪起伏;清凌的水面鱼跃人欢;农字号企业车间热闹繁忙。

    县委书记刘平说:“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让上高的土地迸发出无穷的活力,孕育出创新的动力,释放出发展的红利。”采访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上高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抢抓前沿经济发展机遇,正呈现出科学发展的勃勃生机,展现着团结进取、破解难题的精神风貌,使她成为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领跑者。

    开辟深化农村改革的“上高路径

    位于上高县芦洲乡的九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1.5万亩绿化观光苗木基地,彻底颠覆了我们对花卉苗木基地的固有概念。5月29日,站在高高的丘陵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桂花树、石楠、香泡、刺葵、玉兰、海棠等苗木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个项目做了长远规划,总面积将达到5万亩,既是绿化苗木基地,又是生态农业观光园。

    每天早上,芦洲乡中腰村数十位农民就来到九峰园林的这个绿化观光苗木基地,给树苗施肥、喷药。村党支部书记赵细林说,村里1700多亩山林都流转给九峰园林了,村民不仅能得到每亩90元的租金,在基地做事每天还有七八十元工钱。“现在大伙观念变了,村里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牧业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全村1800亩水田基本实现了流转经营。

    来自上高县委农工部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上高共建立土地流转中心17个、林权交易所1个,流转水田11.7万亩,占总面积的36.5%;流转林地25.6万亩,占总面积的24.9%。“我们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把土地文章做活了。”上高县委农工部负责人说。

    去年,上高把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核心,积极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建立了“县有指导中心、乡镇有服务中心、村有服务站、组有信息员”的四级服务网络,并成立了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同时,鼓励引导农户采取出租、转包、互换、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推进了土地要素向农业特色产业、向规模种植大户、向致富带头人集中。

    如何开辟深化农村改革的“上高路径”?该县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和突破口,激发农村社会的活力。该县作为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整县推进试点县,按照试点、总结、推开的步骤扎实推进,要求7月份全面完成颁证工作。目前,100%的乡镇、村组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并进行了“一榜公示”,80%的村组正进行勘测绘图,已测面积30.8万亩。

    5月29日,我们来到泗溪镇采访,镇领导介绍说:“泗溪镇有47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土地确权后,真正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他们可以安心进厂务工。同时,土地流转后农民又获得另外一笔收益。如今,镇里有9000多名农民再也不用记挂家里的农田,可以安心地在本地企业上班。”土地的规模经营,产生了多重效益,农村生产力向工业“转型”,推动了泗溪镇的经济发展。去年,该镇完成财政收入上亿元。

    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上高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在野市乡连山村、新塘村、南村,492户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大南山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160亩,药材种植面积700亩。大南山合作社理事长冷伟华说:“合作社成立一年来,购进病虫害防治机械8台,烘干设备16套,日烘干粮食240吨。社员每亩增收160元。

    地还是这方地,人还是这方人,但上高的广袤田野,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谋划农村创新发展的“上高模式

    深化农村改革,上高谱写什么样的新篇章?“实现农村深化改革,转型是路径,创新是动力,方向就是发展农村创新型经济。”刘平说。

    上高通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去年,上高出台了“1+4”系列农村改革发展文件,以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为总纲,分别制定了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发展家庭农场等4个实施方案。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下,“挑剔”的资本正在上高集中下乡,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全县呈现出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市场化致富农民的发展态势。

    汇农种植专业合作联社,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化农民合作社。它由金农米业集团发起,并参股运营,选择28家水稻种植合作社组成汇农合作联社。该社涵盖上高5个乡镇,入社社员2719户,社员入股股金140万元,采取企业化运营方式,组成了农资服务部、农技服务部、育秧机插队、统防统治队、联合收割队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种“企业联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每季每亩绿色水稻可增收240多元、户平增收1900多元,并辐射周边农户种植绿色优质水稻30多万亩。金农米业因此开创了省内企业参股农民合作社的先河。

    乘着发展东风,合作社蓬勃发展。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有社员456户,经营水面60万亩,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省区,带动农户6879户,规模近20万亩。该合作社注重品牌战略,注册了“上高鳙”和“隆信”两个商标,通过了《上高鳙生产技术标准(试行)》,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2010年5月,国家科技部将“‘上高鳙’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推广。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全省标兵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紫宏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232户,社员生猪存栏7.9万头,年出栏18万头,该社也被评为江西省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值得一提的是,紫宏养猪专业合作社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路子,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合作社及社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由合作社和社员共同投资4560万元,兴办了“上高县紫宏养猪专业合作社原种猪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标准生产,可以每年为社会提供10000头种猪。

    据统计,上高共组建农民合作社38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2家;登记入社农户3.3万户,入社率61%;县内外建立各类农业基地100多万亩,其中县内基地面积有14.5万亩。全县合作社每年带动农民增收达6500万元,合作社社员比普通农户人均收入高2300元,人均达10400元。

    上高依托粮食、生猪、水产、蔬菜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品牌效应大的龙头企业。旺旺集团、王老吉等一大批名企相继落户。目前,全县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27家。

    上高大力实施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县项目,引导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资金实力和专业特长的农村专业大户,按照家庭农场的条件要求加快发展注册登记。目前,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到32家、各类专业大户2776户,其中种粮100亩以上的78户,果业200亩以上的31户,蔬菜50亩以上的205户,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275户,家禽5000羽以上的45户,渔业50亩以上的2124户。

    上高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达779个,涉及农机服务、农资供应、植保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代表的农业先进生产力,推进了上高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该县创建中国品牌农产品3个、中国绿色食品标志6个、地理标志2个;有省级著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5个。

    争做农村改革创新发展的领跑者

    上高是“赣中粮仓”,优质稻面积60多万亩,商品率达70%以上,连续多年荣获江西省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上高人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他们“换个姿势”领跑,抢抓前沿经济发展的机遇,为上高农业带来不一样的速度与激情。这种速度与激情,便是来自电子商务。上高要利用电商模式,给农业乃至其他业态插上腾飞的翅膀。

    5月29日,见到宜春网库互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剑磊时,他正招兵买马,加快单品交易网的建设步伐。他告诉我们,中国网库1999年成立,主业是构建全国单品交易网,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去年交易总额达到2600亿元。今年,上高引进中国网库投资建设“赣西电商谷”项目,计划以上高为中心在宜春发展50个单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每个平台推动全国相应企业产生3-5亿元交易额;推动宜春市3000家中小企业应用单品通开展B2B(企业对企业)为主的电子商务交易。

    今年4月,宜春网库正式投入运营。目前,赣西电商谷首批20个单品交易网已制作完毕,并全面开展平台数据初始化的运营工作。上高县领导高兴地说,这20个单品交易网均由本地企业与宜春网库合作注册,有中国竹地板交易网、中国米蛋白交易网、中国猪饲料交易网、中国百合粉交易网、中国酱菜交易网等,企业抢占了电子商务先机,就抢占了未来市场空间,对扩大本地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将大有作为。

    电子商务龙头落户上高,无疑为内陆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贵经验。

    其实不仅是电子商务,绿色食品产业也彰显了上高人抢抓机遇的能力。

    当绿色食品产业列为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时,上高就已经行走在路上,并于去年捧回了“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的闪亮招牌。去年,该县将绿色食品产业定位为引领全县发展升级的主导产业,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力争到2015年,将绿色食品产业园打造成投资50亿元以上、年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中国绿谷”;努力到2025年,将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成为全省领先、国内驰名的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如今,全县有绿色食品企业45家,其中规模以上17家。今年1至5月,全县绿色食品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7.75%;实现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28.69%;实现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4.52%;实现利税4.8亿元,同比增长31.85%。初步形成了以旺旺为代表的休闲类食品生产企业群、以金农米业为代表的绿色粮油加工企业群、以七宝山酒业为代表的酒业生产企业群、以富龙食品为代表的生态畜禽产业加工企业群、以王老吉为代表的特色饮品生产企业群。

    抢抓机遇,为上高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也为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来源:江西日报 钟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