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2.04.2016  10:39

  近期,在全省召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期推进视频会议上传来消息,上高县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基本达标县”。近几年来,上高县努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了“网点布局相近、建设标准相同、办学条件相似、师资力量相通、质量管理相当”的优质均衡格局。

  政府履责,真心办好每一所学校

  2012年教师节,该县县委书记刘平在表彰大会上发出倡议,寻找拜访“启蒙老师”,浓厚尊师重教氛围,凝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共识和合力。全县建立了“县委规划、人大调研、政府落实、政协收集民意”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和任务。

  县政府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做硬任务,列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纳入对乡镇的年终目标考核。2015年3月,刚上任不久的县长龚法生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一线,召开现场办公会,推动镜山小学和教育园区建设。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该县成立了教育财务核算中心,设立了教育改革发展经费专户,各项教育经费和学校财务纳入教育财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确保了全县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稳步提升。2015年,财政性教育支出达到4.3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7.7%。

  徐市中学是上高县的一所普通乡镇中学,学校环境优美,所有的功能室一应俱全,计算机一人一机,全部宽带上网,田径场地及球场全部塑胶化,教师学历合格率100%。2012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2.91亿元,完成了145个重大校建项目建设,投入教育技术装备经费4930万元,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建设的城乡学校,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最美上高的山山水水之间,诉说着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步推进的目标。

  培养交流,真情成就每一名教师

  教师况建平,30岁出头,大学毕业被选录到上高中学任教。在上高中学,他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14年,他和其他几名同事一起交流轮岗到全县最偏远的镇渡中学任教,加强了这所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城乡均衡配置师资。该县坚持按需补充教师,重点向农村学校和音体美专业倾斜,解决农村教师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014年,该县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试点,两年来,共有175名校长和教师参加交流轮岗。同时通过实施一所城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两所农村薄弱学校的“1+2”工程,打造城乡学校共同体,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互动与共享。

  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该县每年投入专项经费200万元,开展教师“大培训”;建立“名师工作室”,实施“青蓝工程”,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加快教师成长步伐。目前,全县有3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7名教师被评为市名师,7名校长被评为市名校长。

  提高教师待遇。在上高,教师津补贴和公务员同时同标准发放,“五险一金”落实到位。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仅大会上发的奖金就超过100万元。2014年教师节,为全县785名教龄满30年的教师颁发了一块价值1000元的银质纪念章。

  内涵提升,真正教好每一门课程

  2015年6月下旬,“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达标县”省级初检督导组莅临上高督导检查。在上高中学、上高五中、田心中心小学、敖山中心小学,检查组看到这些学校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操、经典诵读、花样跳绳、竹竿舞等学生素质培养活动,赞不绝口。

  坚持“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素质全面、个性合理”的育人理念已成上高教育信守的准则。持续在学生中扎实开展了“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主题教育,促进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加快“分小组、六环节”为主要模式的“高效课堂”建设,把师生从“软磨硬泡”和“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同时,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坚持“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艺“2+1”活动,定期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上高中学毽球队多次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佳绩,高考二本上线率连续15年站位全市前列,2015年考取北大5人。

  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基本思路,开展“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创建。如上高中学的国学文化、上高五中的山文化、河南小学的水文化、实验小学的“京剧进校园”、上高四中“践行《弟子规》”活动类型鲜明、品位高雅、学生喜闻乐见。

  覆盖全体,真诚关爱每一个孩子

  晏乐雯和弟弟晏文沛,都在蒙山中心小学读三年级。每天上学放学,姐弟俩都要自己走20分钟的路回家。“习惯了,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自己走回家。”作为留守儿童,姐弟俩非常独立、坚强,上学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因为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护我们,同学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我们。”晏乐雯说,学校的活动很多,氛围很温馨,像一个大家庭。

  上高县有留守儿童7099人,占学生总数的16.35%。该县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每一名留守儿童建立一份“留守儿童档案”,县教育局坚持多年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留守儿童,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的需求。坚持“两个为主”政策(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权利。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接收789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公办学校接纳就读比例达99.22%。

  加大孤残儿童帮扶力度。该县在敖阳小学内新建“德仁苑”,集中全县适龄孤儿自愿到该校随班免费就读。到2015年秋季,有260名孤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出资2000多万元整体重建了县特殊教育学校,落实特教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教教师编制、津贴,添置语言矫治、体能训练、盲文点显示器等康复设备。目前,该县6~14周岁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达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