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快的能融多少钱?

22.12.2014  23:17

  “双12”,继“双11”后又一个国内电商集体躁动的日子。与往年不同,今年双12不仅仅是传统电商的节日,O2O暗战也如期而至,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滴滴和快的火拼烧钱,将“双12”变为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狂欢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今天,来给大伙说道说道,重点关注三个问题:1、市场份额之争;2、产品与市场竞争策略;3、怎样为快的定价?

  快的市场数据造假,滴滴能忍?

  上月,易观智库发布《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3季度》,声称截至2014年9月,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4.4%、44.9%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随后,快的打车官方微博挂出广告牌,自称市场占有率“占六成”:


图1.快的自称市场占有率“占六成

  我敢断言,这份数据是虚构的。理由很简单,易观智库在报告中加注了完全颠覆其数据可信度的但书,明确指出数据来源包括非权威第三方的厂商访谈及厂商公开发布的数据,并明确承认不包括通过微信注册的滴滴打车用户(这一来源占滴滴打车用户总量的15%-25%左右,没有理由忽略)。

  不得不说,这是易观智库的可爱之处,行事虽不厚道,但决不立牌坊。为了这份虚假繁荣,快的打车恐怕花了不少银子。

  以下提供三个不同来源、但可相互印证的市场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滴滴打车投资方淡马锡、DST等在投资滴滴前,委托世界知名数据分析机构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乘客量和司机保有量方面,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相比,在北京、广州、深圳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大幅领先,在南京、天津、青岛、武汉、大连、沈阳、济南、厦门等主要城市全面领先。在上述城市,滴滴和快的的乘客量整体比率约为3比1,即滴滴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部分重叠)。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上月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74.1%的用户选择使用滴滴,是排名第二位的快的打车1.48倍(50.2%)。在接受调查的用户中,有85%的用户称经常使用的打车软件是滴滴,而只有46%的用户使用快的。使用频次方面,70%的用户称第一频次会使用滴滴,而第一频次选择快的的仅为29%。权威调查表明,滴滴打车各项市场指标已全面领先竞争对手。

  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机构TalkingData上月发布《移动打车应用行业报告》,该报告同样显示,目前滴滴打车用户月度活跃量是快的打车的2倍多,且比较优势逐月扩大,快的的市场空间正被滴滴迅速挤压。


图2.滴滴打车的用户月度活跃量是快的打车的2倍多

  话说回来,尽管用户渗透率高达75%,滴滴的广告词“4个小伙伴,3个用滴滴”也有偷换概念吹牛皮之嫌——农民都不打车,很多市民也不打车,不是每个互联网用户都是你的目标用户呀?营销人就是任性。

  虚荣中伴随焦虑,快的打车自乱阵脚

  所谓市场占有率六成,被各方权威数据“打脸”,是夜半吹口哨壮胆,更是忽悠投资人支持其大肆烧钱的砝码。双12当天,快的打车发起“免起步价”活动,并从下午4点开始加码赠送10块钱的红包,每单实际补贴乘客超过20块,这还不包括其给司机的高额补贴。

  如此疯狂的价格战,打出了中国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阴暗面。话说烧钱事小,反正没烧我的钱。问题在于,只会烧钱,不懂产品和市场策略创新,被滴滴打了个措手不及,钱都白烧了。

  双12当天,快的新推出的“一号专车”在上海遭遇闹剧。由于每单返券高达百元,司机开始恶意刷单,让朋友打一个起步里程后套取补贴。据透露,补贴数额巨大,仅上海12月份前10天就烧掉了600万,“一号专车”因此拒绝支付,引发群体抗议行动。这场闹剧似乎为快的双12的疯狂价格战增添了不祥注脚。

  滴滴也有钱、也任性,但其产品和市场策略明显更胜一筹。与快的纯粹烧钱钓鱼不同的是,滴滴反其道而行之,在延续其补贴接单司机政策的同时,发起“滴滴打车、有求必应”活动,承诺一分钟内接单,超时就补贴8块钱打车券,向市场传递出对“打车成功率”的高度自信。

  滴滴的自信主要源自其新推出的“滴米”抢单机制。所谓滴米就是滴滴司机的抢单范围和优先级指标,抢“差单”奖励滴米,抢“好单”扣除滴米,在同时(最高延迟7秒)有多个司机抢单时优先分配“好单”给滴米更高的司机。司机不能再单凭手快抢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分心影响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而由于司机需要承接“差单”才能换取滴米,“差单”乘客就不必过于担心无人接单,滴滴整体打车成功率自然攀升,大有让快的用户都打不到车的架势。

  这是一套非常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自平衡多赢机制,是打车领域技术创新的又一重大进展。在打车市场,用户对价格不太敏感,更迫切的是尽快打到车,减少等待时间,效率第一。

  不过,这下不用手机打车的路边乘客,就更难打到车了。这正是互联网令人害怕的地方——让传统生活方式无路可走。

  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不会把盈利放在首位,但烧钱倒贴不可能长期持续,烧钱可以“”来用户、换不来满意度和忠诚度,解决好打车成功率等用户长期痛点以赢得正面口碑才是王道。

  互联网定律: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因此,快的和滴滴争第一,放远点看,争的不是排名,而是生存权。互联网金字塔尖的市场竞争,从来就是如此残酷和刺激。

  但由于打车服务的线下活动部分存在地域性,以目前已经比较清晰的发展趋势看,预期未来市场格局也将呈现以下地域性特征:滴滴牢牢控制一二线城市、部分三四线城市,快的如果加把劲可能有机会控制部分三四线城市。

  事实上,资本市场也已经发出清晰的声音: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连同俄罗斯投资公司DST、腾讯等向滴滴共同注资7亿美元,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

  有迹象表明,快的也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那么,它究竟估值多少钱?值得观望。

  据称,快的两个月前融资1亿美金,估值为10亿美金。两个月后,快的价值几何?能够融到多少钱?即使按照10月份最不可靠的易观数据报告,快的在打车市场并没有什么改变,而如果按照其他几家的数据报告,快的不是进步了,而是被滴滴甩得更远了。在专车领域,快的收购大黄蜂已一年有余,业绩增长也看不出大的进步,但滴滴专车进入市场才4个月,就吞下一半以上的专车市场,快的又落后一着。

  这一状况下,快的估值究竟多少合适呢?如果在滴滴融资的带动下,快的的估值增长一倍,其估值额为20亿美金,如果估值增长50%,这也是非常大的进步,则估值为15亿美金。如果在这两个估值下,它应该能够融到多少钱为宜呢?

  在这个大把烧钱却暂时看不到利润的市场,有钱才能“任性”,是基本保证。因此,快的如果要与滴滴血拼一场,同样要融到7亿美金,那么投资者股权比例高达30-50%,对创始团队非常不利。但如果为把握好股权控制比例,融资额在2亿到3亿美金的话,与明显处于市场老大地位的滴滴相拼,岂不是鸡蛋碰石头?投资人资金要打水漂的哦!

  快的拼命说自己特别能花钱,号称一天可以烧掉1.8个亿、招徕千万订单。不知哪个投资人会头脑发热跟风下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