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保村村民的别样生活

05.05.2016  08:40

物质富足后,精神文化如何建设?美丽新农村又如何留住乡愁?新余市渝水区下保村在实践中,从身边着手,从乡俗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村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让文明新风尚吹进了新农村。江西台记者马丽报道:
村民胡菊兰1997年嫁到下保村,婚后不到一年,因为婆媳关系紧张,小两口就与婆婆分家了:
【录音】“我婆婆以前年轻,总想出去做事,不帮我带小孩。我也想出去做点事情,所以产生了矛盾。
然而,近年来,胡菊兰主动跟婆婆改善了关系,一家六口人现在相处得其乐融融:
【录音】“感觉自己很惭愧,看到别人的媳妇对自己的婆婆很好,自己却没有做到,我也要多从自己身上多找原因,所以我们的关系慢慢变好了。
发生在胡菊兰身上的变化,缘于下保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基层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筑牢农民的精神家园。
2014年,下保村投资20万元,在中心村5个村小组建起“文化墙”,用图画、谚语、顺口溜等形式,宣传中国梦、法律知识、婚育新风、文明公约、孝义故事等内容,把“主题文化墙”建成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教材”。下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云华:
【录音】“现在知荣辱、讲正气、尊老爱幼、和睦团结的良好风气在村里逐渐形成。
文明新风有承载,村史乡俗更是好教材。下保村建起了精致的村史馆,以图片、文字、影像、实物等方式,在展示村庄变迁的同时,也成为承载乡愁、传承乡风的“好课堂”。大学生何欢:
【录音】“这些东西能给我们带来以前农民生活的一些认识,让我们记住了以前的生活,记住了乡愁。
农村新文化不仅要看得见,摸得着,还要入脑走心。下保村以继承和弘扬“和、孝、德、礼、信”为切入点,积极选树身边典型,大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在广泛宣传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又开展“道德讲堂”巡回宣讲等形式,用身边好人、典型好事感染带动村民。另一方面,村里办起了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和业余剧团,为村民打造精神文化的舞台。村民何天云:
【录音】“现在赌博封建迷信都没有了,跳跳舞,唱唱歌,看看书,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如今,和孝德礼信的观念在下保村蔚然成风,多样的文化活动平台,让村民的精神生活也真正“”了起来。新余市文明办副主任朱卫萍表示,下保村的做法将在全市予以推广:
【录音】“下保村的经验做法,让我们村民感受到了乡风乡愁,感受到了身边好人产生的典型引领作用,感受到了“互助、有爱、进步”的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入眼、入心、入脑,实实在在地在农村生根发芽,使乡村更加和谐,村民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