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级最好欺负”思维催生多少乱象

18.07.2014  18:03

  新华网江西频道7月18日电(记者杨荣荣 胡晨欢)反腐、规范权力运行等词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绝对焦点。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规范和监督工作的不断加力,向下级单位和人员转嫁风险成了一个较为流行的手段。

  “一些领导不敢向外伸手了,但还是敢向下伸。”采访中,一些基层公务员频频发出抱怨,“揭发上级是官场大忌,所以欺负下级就成了惯例。

  三公消费管得严了,那省里就让市里接待,市里让县里接待,县里让村里接待……一些干部毫不讳言官场“一级欺负一级”的“传统”。他们也清楚知道这种做法让基层吃了不少“哑巴亏”,“他们钱少事多担子重,还常常背黑锅”。

  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小一级人下人。记者在基层调查中,公务员普遍反映,面对上级的“不合理”要求,下级没办法说“”,一旦拒绝,必须做好承担严重后果的准备。经费扣而不发、挪作他用,成为负面典型,夸大事故责任……总之“惹不起”。

  “明明厂家资质不够,某位上级领导给我们处长打了招呼,还是纳入了招标范围。”一位基层公务员表示,“现在正是风口浪尖上,要是被审计查出来问题,风险还不都是我们担着。

  在反腐呈现高压态势的大背景下,纪委和老百姓都紧盯着官场任何一只向外伸出来的手,而隐藏在官场内部,上级转嫁给下级的腐败却往往隐藏在“潜规则”的秘密运作中,成为反腐工作的“灯下黑”。

  若为官者依仗级别高肆意转嫁风险,那么官场势必沦为追逐权力之地。对权力的服从和趋之若鹜,则会让“官本位”的毒瘤越扎越深,进一步巩固权力的傲慢,造就为官者两只眼睛只顾朝上看,吝于向下瞧的恶性循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