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中心办证人员的那些事儿

21.01.2016  10:47

  自今年1月1日起,我市不动产实施统一登记。部分市民已经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但也有市民提交的不动产登记申请仍在处理中。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能够第一时间拿到不动产权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忙碌在“送证”的最前线。昨日,本报记者来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走近办证人员,了解他们的那些事儿。

   故事一:刚举办婚礼便回到工作岗位上

  人物: 徐美娜 岗位:前台咨询

  昨日8:30,市房管局办证大厅门前一片忙碌景象。“您好,请出示您的身份证进行拿号登记。”记者在一楼服务大厅的不动产登记导询台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在为排队的市民分发取号受理单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对申请市民的身份证信息、产权证人身份信息、办理业务类型、产权证人联系电话等信息认真地做着记录,并及时将办理不同业务的市民进行分流。“将个人信息登记在取号受理单上是我们的新举措,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排队、插队、黄牛拿号等行为,保证一人一事一办,维护办理秩序,加快办理时间。”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还看到,在导询台,一排不动产登记服务指南的资料已经准备好,分门别类摆放在不同的格子中,包括首次购买不动产登记证明、不动产转移登记、房地产商业性抵押首次登记以及抵押注销登记资料查询等所需准备的材料、办理流程等。

  “您要准备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综合科工作人员徐美娜一边告诉市民申请不动产登记需要准备的材料,一边将注意事项写好交给市民。趁着空隙,徐美娜拿出了喉片,“导询台不仅要分流市民,还要负责解答市民的疑问,一整天下来喉咙有些吃不消。”由于我市刚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每天导询台前都人来人往,元旦刚举行婚礼的徐美娜节后立马回到了工作岗位。面对有些市民的不理解,徐美娜坦言,“换位思考吧,市民为了办业务从大老远跑来,心里肯定着急的,我们只能加班加点、提高效率,缩短市民的等待时间。

   故事二:早晨八点便开始一天的忙碌

  人物:沈莹 岗位:抵押科

  连日来,前来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市民众多,到了下班时间,办事人员仍排着长长的队伍。不动产登记涉及千家万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组织工作人员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办结申请事项,有的窗口针对实际情况实行了中午、晚上延时服务制度,利用下班时间为业主受理房地产权登记业务,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则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批量处理,尽量受理每个到场业主递交的房地产权登记申请。

  “我们一共有6个窗口办理抵押注销业务,每天要受理100多件申请材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抵押科工作人员沈莹每天七点出门,八点便坐在了电脑前,“不动产权证和房产证的不同就是增加了28位的不动产单元号,如果数据信息不全,就无法办理不动产业务。”沈莹告诉记者,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前一天受理材料的进度,获得不动产单元代码的业务分配到下个环节,未获得的则继续追踪。

  记者注意到,每个服务窗口都配备了两名工作人员。“一个进行业务操作,另一个则负责为市民解疑。”沈莹告诉记者,一岗双人的设置就是为了提高办理效率。

   故事三:晚上八点多下班后赶往医院照顾老丈人

  人物:严超勇 岗位:登记二科

  昨日,记者在一楼不动产交易窗口看到,工作人员的桌子上堆着高高的档案袋,整理、核对、分类、办证……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办理我市的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

  年前,登记中心各窗口迎来了办证高峰期,前来办证的人络绎不绝。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登记二科工作人员严超勇告诉记者,现在房屋交易、赠予的业务量特别大,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动产登记“火爆”的场面。每天加班到晚上8点多,严超勇便匆匆收拾东西赶往医院。原来,严超勇的老丈人住院了,他每天和妻子轮流到医院照顾老人。“没办法,最近太忙了,只能是妻子多照顾照顾老人。

  “不动产权证要求房产和土地信息相融合,但我们受理的业务中,90%以上都是房产和土地信息不一致的,要获取不动产单元号需要一定的时间。”办理业务过程中,许多市民对出证时间增加表示不理解,严超勇坦言,不动产单元代码生成,必须通过外业调查、测量,内业数据套合、整理、检查,拓扑关系处理,入库等一系列“落宗落户”过程。这也直接导致与单纯的房屋登记和土地登记相比,不动产登记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不动产单元号一经形成,便成了该房产唯一的“身份证号”。(宋懿 朱晨 姚文珍 记者 叶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