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GDP增速下调“不可怕”

15.12.2014  17:26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近期舆论的关注焦点。值得注意的是,海内外各机构大都预计,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下,2015年GDP增速指标将会下调至7%左右。专家表示,货币政策明年仍会保持稳健,是否降息、降准需相机抉择,此外,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价格改革、户籍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等明年有望获得重点推进。 

        最近几年来,我国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下调经济增速指标。应该说,这样的抉择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当前现状和形势的准确把握。相对较低的增长并不意味危机到来,高增长往往潜伏危险,而事实上哪怕7%的增速,放在全世界比其实也不低。

        不可否认,哪怕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时,中国经济依旧呈上升趋势,最困难的2008年、2009年,增速也高于9%。在过去,“保八”似乎成了一个底线。因为按照很多学者的计算,只有实现8%的增长,才能解决足够的就业,保持社会经济稳定。为此,我们煞费苦心也受尽煎熬。但最近两年,我们将经济增速指标定在了8%以下,事实表明,这样的选择并未造成就业危机。

        相反,今年前10个月,已经提前完成全年就业指标。李克强总理多次表态,其实只要就业不出现大问题,低一点的增长又何妨?客观而言,与2008年推出“4万亿”时相比,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激增,全社会(包括企业)整体债务率升高较快,广义货币甚至超过了美国,货币供应量基数已经很大。如果为了所谓的高增长,贸然刺激,只会加剧产能过剩,触发债务风险。

        从目前的形势看,就业压力还远低于2008年下半年。而在调结构、转方式方面,尽管已经提出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体制机制尚未发生根本改变,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通过投资保增长当然是一条路,但却是饮鸩止渴,中国经济的问题不是增长快慢的问题,而是结构上的问题。刺激不可能是长久之计,如果未来经济增长滑坡,结构调整却没有太多作为,那无异于丢了西瓜也丢了芝麻。

        因此,从实际出发,哪怕进一步调低GDP增速预期,反倒有利于给结构调整创造空间。下调增速并不可怕,结构调整将赢得未来。应该指出的是,其实所谓调结构,归根结底就是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让市场的手发挥主导作用。中央政府一再简政放权,取消和压缩行政审批,推进金融改革,这些都有利于民间投资。

        最近几个月以来,救市、刺激的声音不断,保增长和促改革的矛盾确实不好平衡。但无疑,通过刺激实现短期的经济高增速,是讳疾忌医。健康的经济结构和均等的市场机会,才能够创造更多高效的企业,解决更多人的就业。

        当然,调结构会引发阵痛,增长减速,短期内就业、财税收入等都可能受到影响。但长痛不如短痛,理性的人都不该讳疾忌医。如何协调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二者的关系,将对中国形成严峻的考验。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