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不希望考这么好”的“痛点”让人心酸

25.07.2014  11:13

  延吉市三道湾镇屯田村,山边一个静悄悄的小村子。二十多年来,刘倩的父母在自家的三亩薄田上辛勤劳作,已经供出一个大学生,如今,又要供另一个。今年,刘倩以640分考上大连理工大学,这在全村,甚至镇里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然而说到学费,父亲刘本洪的眼睛黯淡下来,“唉,没想到姑娘也能考上,真不希望她考这么好。”(7月24日《新文化报》)

  这个新闻我读了三遍,每遍里都盈满感动。刘倩说,她有两个“泪点”:学习不顺、父母辛苦,这恰恰也是你我的泪点。一个如此自强不息、充满感恩的孩子,该如何让她内心感到温暖?其父说,“真不希望她考这么好”,这绝不是矫情,其中充盈的欣慰和自豪,以及无限纠结,是穷人的“痛点”,也应该是每个国人的痛点。面对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徘徊于理想大门之外的孩子,谁都不该冰冷坐视。

  事实正是如此。大家的血都是热的。每年上学季,我们都能看到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用双手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灯。但这样的帮助,有时候又显得如此杯水车薪。就在最近,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豪掷近亿给哈佛以“帮助海外中国贫困生”。对亟需雪中送炭的孩子无比吝啬,对追求贵族学校的学生却“锦上添花”,如此这般舍近求远的援手,到底是送爱心还是献媚心?总是让人如鲠在喉。而雪上加霜的是,近年来,高校学费到处可听涨声一片。对此,7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呈现的数据显示:有76.1%受访者表示反对。的确,上涨学费对一些人可能不值一提,但却可能就此堵绝了另一个家庭的希望,断送了一个孩子的前途命运。我们为什么不能体会这反对声背后的痛苦纠结?为什么不能意识到,这平添的障碍将导致城乡差距鸿沟的进一步加剧乃至割裂?

  在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问题上,国家也多有实质性政策,开通了多条绿色通道,比如无息贷款等,以解其燃眉之急。然而,与之伴生的,是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拖欠贷款现象,而最终诉诸公堂的也时有所闻。如果认为,苦水侵泡的孩子这般忘本没诚信,那真错了。正如有专家分析的那样,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现象中包含着极深的社会复杂因素。除了少数大学生确实存在诚信问题,更多拖欠贷款者都是无力还贷。被生活重压逼走的诚信,能全怪罪到孩子头上吗?刘倩说等“毕业后努力挣钱,改善家里生活”,这份自信既让人欣慰也令人担心。如果毕业即失业,连贷款都无法还上,又如何“挣钱”改变家庭困境?、

  “不希望考这么好”里撕裂的“痛点”让人心酸。尤其在这个上升渠道还未打通的社会,农村孩子要改变命运,上学依然还是最好的途径。所以,要将他们痛苦的泪水化作幸福的眼泪,需要拿出切实行动。而一切帮助,都要着眼实际,要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行。这样的帮助,不仅要保证他们上学和完成学业,还要扶上马再送一程,比如在创业上再多些政策倾斜,甚至在就业上采取兜底安置的办法等。让每一粒历经苦难磨练的种子都开花,能创造价值,拥有做人尊严,这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