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不应对“武汉热干面研究院”冷嘲热讽

18.06.2015  12:39

  近日,“武汉热干面研究院”在微博火了,不少网友表示“都成立热干面研究院了,以后会不会更好吃?”一些网友强烈建议“热干面申遗!”据了解,6月10日,“武汉热干面”研究院是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与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共同建立,是武汉高校首次为传统小吃成立研究院。(人民网6月15日)

  当司空见惯的热干面摇身一变走进大学的殿堂,这似乎是比较离谱的事情。因为热干面太普通,而大学的研究院又是那么的高大上。差别如此之大的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确有些惊世骇俗,难免招来议论纷纷。

  热干面成为研究对象,这似乎有些小题大做,可如果联系研究院的背景与食品有关,我们就会发现,“武汉热干面研究院”就有了一定的合理性。首先,热干面是一种食品,而且有一定的历史和知名度。另一方面,热干面研究院所在的院系又是专门研究食品的,两者之间具有结合的合理性。

  如同牛顿研究苹果落地一样,热干面研究其实同样具有学术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很多大学所缺少的恰恰是这样一种“接地气”的研究。相比于那些高深而脱离实际的理论研究,抄来抄去的论文重复,“热干面”研究应该说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不可否认,热干面在武汉是大众食品,非常普通。但这并不意味着热干面没有研究价值。如果抛开热干面的食用功能,热干面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发展、品牌保护、工业化生产与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包括热干面的营养成分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很具有研究的价值,也值得大学去研究。

  客观而言,我们现在大学所欠缺的正是类似“热干面研究院”这样务实的研究机构。其实这样的研究也并非我们独创,在韩国釜山大学就有泡菜研究院,还有这方面的教授。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我们对于类似热干面等传统小吃的研究并不够。或者说,我们只强调了热干面这类食品的现实存在,而缺乏其理论而系统的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饮食文化的发扬光大。

  热干面看起来普通,可研究起来却是大学问。这种基于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研究方法其实完全可以推广开来,成为做学问的一种范例。如同那篇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一样,热干面研究院之所以让人感觉诧异,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心理上,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热干面当成可以研究的东西,而这恰恰是我们所欠缺的研究领域。

  热干面申遗这类问题一直被视为笑话,但如果真的要申遗,“武汉热干面研究院”的研究很可能就会派上用场。所以不仅不能对“武汉热干面研究院”冷嘲热讽,还应希望有诸如“烤鸭研究院”、“白酒研究院”、“兰州拉面研究院”之“接地气”的研究院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