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不应热捧最有诗意公务员辞职信

26.05.2015  13:00

  5月23日,网上一封文采飞扬的千字辞职信受到热捧。辞职信的当事人是恩施州纪委研究法规室主任孙涌,一名37周岁的副县级纪检干部。下一步,孙涌准备从事律师工作。(楚天都市报5月25日)

  辞职从来就不是一件充满诗意的事情。因为对于当事人来说,需要在辞职与不辞职,辞职的风险挑战与安于现状之间纠结很久才能作出决定。尤其是对于孙涌这样身处体制内的干部来说,还涉及到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异。

  孙涌的辞职信洋洋洒洒,颇具文采,但这只是这封信受到热捧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一个诱因。孙涌辞职的真正看点是其公务员的特定身份以及辞职信所流露出来的一种正面情怀,而不是牢骚满腹。

  纵观孙涌的辞职信,我们会发现放走孙涌这样的干部其实是当地的一大损失。作为体制中人,孙涌身上所具有的与官场积弊格格不入的反叛气质和精神其实恰恰是我们当前所需要的。如果以现在的评判标准,孙涌无疑是一个需要得到重用的好干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孙涌选择了辞职。

  对于孙涌的辞职,我们应该予以尊重。尤其是对于孙涌这样的副县级领导干部。在“死也要死在体制内”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孙涌选择退出公务员队伍毫无疑问需要更大的勇气。换而言之,如果孙涌不是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即使其辞职信写得再如何好,恐怕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所以,我们说公众热捧孙涌辞职信的真正动因是看到了一名公务员彻底地远离了官场,远离了体制。而这恰恰是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去做的事情。

  客观而言,热捧孙涌的辞职信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认同,而非真正的理性。对于很多人来说,孙涌的辞职信不过是一种宣泄或者释放的出口和载体而已,其表达的与其说是认同不如说是对体制的抱怨和不满。从这个意义上讲,刻意地将孙涌的辞职信夸大或者说“诗意”也算是一种别有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

  辞职信写得再好,也只是一封信而已。然而我们却不得不忽视孙涌辞职信被“诗意”的社会情绪。对于孙涌的辞职,其实很多人在理念上未必认同,可在表达上却将其“诗意”以致扩大化,这种处理方式其实是错误的,对于公众来说也是一种误导。

  我们称赞一名逃离公务员队伍的孙涌,其实是想表达对公务员队伍的不满。因为现实语境下,公务员素质不高,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对于整个公务员队伍来说,我们应该看主流而不是夸大少数人的毛病。对于孙涌的辞职信,我们其实不必刻意追捧,更不要动辄“诗意”。我们只是把孙涌当作一名逃离了公务员队伍的干部看待就行了。公务员要有进有出,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