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1.2015  18:30

众所皆知,10月5日,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青蒿素之母”、85岁高龄的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这位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因成功提取青篙素并对全球抗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于1955年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分配工作后至今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据悉,屠呦呦教授从1969年开始进行抗疟药的研制,参与“523项目”后,她注意到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述。于是,她大胆尝试改用沸点低、易着火的乙醚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有效抗疟成分,大胆改用乙醚,跨出第一步。40多年来,她领导其研究团队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靠着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初心,最终成功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篙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在种种失败和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她四十几年如一日,不忘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初心,终于创制出新型抗疟疾药——青篙素和双氢青篙素。

在文革期间,大多数的研制项目都停止了。屠呦呦教授还买过大缸在艰苦条件中继续研制。就像她的获奖感言说的那样“我是搞医药卫生的,就为了人类健康服务。”她时刻谨记初心,后来,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但人能服用吗?在后续研究中,屠呦呦与几位同事多次亲身试药,并逐步加大剂量,以试验青蒿素的安全性。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才取得如此突出的贡献。

这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的大规模“523”项目,整个过程相当的复杂与漫长,经过重重困难,取得成功。身为组长的屠呦呦教授提出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设想,亲力亲为,还把自己年仅三岁的女儿交由老母亲看管。

也许,屠呦呦只是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但为什么她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正是这样的初心,才能取得不断的突破和成就。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怀着初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