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汇聚释放“赣州气象”的强大能量

15.01.2015  20:19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已步入第四个年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处在一个新的重要关口。新常态下,我们要紧紧扭住振兴发展这一战略主线,持之以恒落实《若干意见》,不断开拓振兴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一:赣南蝶变

若干意见》开启了赣州发展新纪元,成为赣州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三年砥砺奋斗,今日赣南蝶变。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由全省末位前移至第1位;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连年居全省第一。

赣州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随着“五大战略定位”从理念到生动实践、从构想到渐成现实,赣州新定位、新形象愈加鲜明。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苏区振兴的独特战略意义将进一步凸显,全国经济版图中的“赣南分量”将愈加厚重。

赣南老表告别透风漏雨的土坯房,不再喝米汤一样的泥塘水,不再是“出门三步羊肠道,百里千斤靠肩挑”,不再点煤油灯、用松明子照明,孩子们不再租民房上学、睡地板、吃冷饭,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前所未有改善。群众发自内心念党的好、记党的恩,“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共产党得民心”成为赣南老区最美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二:“老区中的特区

若干意见》对赣州实行整体性、系统化特殊扶持,使我市成为“老区中的特区”,迅速构筑起区域性政策高地。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10个支持文件,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央企对口帮扶等扶持政策持续发力,37个部委出台46个具体实施意见或支持政策,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941.8亿元。昌赣客专、赣龙铁路扩能、黄金机场改扩建、电网工程、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改造建设、天然气管网等一批重大交通、能源项目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开工419个、完成投资1815.1亿元。尤其是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后,“虹吸效应”日益显现,引进亿元以上企业167家,其中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已达6个。

关键词三:先行先试

用足用好《若干意见》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振兴活力,打造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先行区。加快推进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34个试点示范事项,建设赣州综合保税区、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字号”开放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与沿海沿边通关协作,赣州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即将建成,开创了内陆地区进境木材集装箱全直通的先河,基本建成定南口岸脐橙出口全直通作业区,打造新型内陆口岸迈出重要步伐,开放开发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口支援架起了中央和老区的“连心桥”,畅通了部委与赣南的“直通车”,内涵不断深化、延伸,形成巨大的“乘数效应”。

关键词四:遵循“大逻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加快推进振兴发展,必须遵循这一“大逻辑”,努力在新常态下把握新机遇、构筑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要牢牢抓住国家精准调控的新机遇,支持服务业、“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新兴业态发展,支持铁路公路、农田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项目建设。要牢牢抓住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机遇,在产业结构上侧重发展第三产业,在需求结构上侧重扩大消费需求,在城乡结构上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在收入分配结构上逐步提升居民收入占比。要牢牢抓住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机遇,赣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腹地,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要牢牢抓住改善民生的新机遇,着力推进精准扶贫,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

关键词五:“政策富矿

若干意见》是赣州最大的优势,是新常态下赶超崛起的“政策富矿”,但现在有些政策转化还不充分,重大项目落实还不理想,重大平台作用发挥还不明显。要继续抓好政策落地,集中力量对接攻关,努力在差别化产业目录、行政区划调整、生态补偿试点、部分西部大开发转移支付,以及国家级平台建设项目资金帮扶等方面,争取更多倾斜支持。进一步推动完善对口支援工作定期座谈、情况通报、激励考核等机制,加快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加强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支援事项对接,提升对口支援实效。

我们要抓住机遇,深挖《若干意见》政策潜力,密切跟踪落实各项支持措施,找出国家政策与我市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民生事业和改革创新的对接点,逐项研究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使政策的含金量尽快转化为落地建设的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效益,成为惠及赣南人民的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