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粉笔的课堂

30.03.2015  15:18

  任课教师轻点电子白板上的图标,便会显现上节课的板书;学生进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便可导出课堂教学视频及板书;家长进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或通过手机短信,便可了解孩子最近的表现并与教师在线沟通……3月20日,在南昌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会上,记者观看了南大附中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演示。

  南大附中于2008年自主创建了教育教学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信息服务(IS)平台,经过七年的发展与完善,实现了教育管理及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变化:将学校常规管理变成快捷高效的网络管理;将传统课堂变为融合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现代化课堂:打造了便捷的“学生-教师-家长”沟通平台。截至目前,全国共有60余所学校与该校建立IS平台云联盟。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开启了基教发展的“新常态”。

  用网络连接的“大教室

  记者作为“学生”,旁听了南大附中高一(5)班班主任陈一君老师的数学课。听课过程中,记者发现,陈老师几乎没有用粉笔,这意味着省去了擦黑板的时间。“相对于传统课堂,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把学生接受能力考虑进去,一节课可比以前多讲至少一道题。”课堂中,陈老师使用了电脑随机点名,被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后,陈老师根据其表现给出相应评价。“随机点名让他们感觉机会均等,同时也鞭策他们认真听讲,由‘被动学’到‘主动学’。

  “最直接地感受就是不用再‘吃’粉笔灰了。”高一年级物理教师祝璟幽默地告诉记者,电子白板还有点名、课堂评价、资源链接、组卷等功能,上课时可插入与课堂相关的课程资源,使小课堂连接大世界。用有40年教龄的初一年级英语教师李庆云的话来说,“鲜活”是现代化课堂的最大特点。“以前学英语就是背单词、读课文,现在有了这个新技术,可融合各方资源,让学生们在一个‘活’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说起IS平台,奋斗于教学一线的南大附中老师们有说不完的话。在他们看来,智慧校园的核心不只是硬件设备,信息素养及教育理念也同样重要。南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IS平台创建团队负责人胡川页告诉记者,用互联网思维做教育可以盘活孤立存在的教育资源,在这个用网络连接的“大教室”实现“天涯若比邻”。

  智能分析学习成绩,为成长引航

  “上课的时候,我不用像以往那样闷头抄笔记了,可以专心致志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高一(5)班的蔡昕伟说起IS平台,颇有感受,“如果有没听懂的内容,我还可以访问系统网盘,把老师当天的课堂内容调出来看,查漏补缺,避免问题像滚雪球一样。”小伙子随后向记者感慨:“现在的教育信息技术真强大,变着法地让我们用‘心’去学习。

  每次考完试,考试成绩一出,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教师当场报分可谓十分尴尬。而现在,这已不是问题。“我每次都是从IS平台上查成绩,更为贴心的是它居然把我每次考试的成绩作了分析,用柱状图和曲线图来表现,特别直观。”初一(8)班的桂艺文说。

  学生们的各抒己见,表达出了IS平台带给他们的惊喜。“”的是在这个网络连接的平台中,学习不能马马虎虎,学习表现“透明化”;“”的是借助教育信息技术的提升,智慧管理用智能分析为他们的成长指路引航。

  家校互动,用“”去关怀

  “IS平台连接校园内各个角落的监控,这好比我们又多了双眼睛。如遇突发紧急情况,也可快速到位。”校园安全对于门卫陈师傅来说是头等大事,有了IS平台,无疑是为校园安全又添保障。

  问及IS平台在家校互动中的作用,杨女士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我儿子现在读初二,明年就要中考了。我们家长平时工作也忙,也没时间去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现在有了IS平台后,我们可以实时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杨女士说,此前其孩子考试连续三次退步,平台给她手机发了个警示信息。“这信息服务太贴心了,也加强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借助平台,家长们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在平台中公布学校的通知;师生如遇心理方面的问题,可进行心理咨询……

  IS平台服务的拓展及延伸,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家校良性互动等目标,进一步展现了教育信息技术秉持的“以人为本”理念。

  江西日报记者 齐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