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抗战:一位传奇女子的抗战行动

27.08.2015  18:15

  原标题:你所不知道的抗战:一位传奇女子的抗战行动

  图片说明:1938年7月3日,国际救济会第一难民收容所举办“生产杯”足球赛。图为双方队员合影。前排中立者为黄慕兰(又名黄定慧)。(照片出处《上海人民革命史画册》)

  在记者对南市难民区进行寻访的过程中,一个名字一次次出现在不同受访对象的口中、浮现于一纸纸泛黄的资料里。

  她就是国际第一难民收容所总干事黄慕兰,这位传奇的女子是饶家驹难民区营建的重要推动者、参与者、亲历者。

  现居杭州的黄慕兰,还有两个多月,就将迎来她109岁的生日。她的女儿陈大中说:“母亲虽然小病小痛不断,但精神很好,只要聊起抗战的事,总是很兴奋。

  1937

  在营救与护送中度过

  1937年7月,战火肆虐,上海周边地区近70万难民向租界涌去,他们扶老携幼,饥寒交迫。

  位于马斯南路也就是今天思南路的原震旦大学操场上,搭建起了数个大竹棚,每个大棚能容近400人,这里就是上海国际救济会的第一难民收容所。

  竹棚虽然简陋,但基本的生活设施却很齐备,炉灶、厕所、医务室、病房、收容所办公室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随着难民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这一方操场,成了上万人的避风港。

  在这个避风港里,作为难民收容所总干事的黄慕兰,终日忙碌着。

  黄慕兰出生在湖南浏阳,他的父亲黄颖初曾与谭嗣同等人一起被并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浏阳三杰”。

  19岁那年,黄慕兰就加入了共产党,在汉口参加红十字会的救助工作,并担任汉口妇女部的部长。

  1929年,她被秘密调往上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秘书,兼机要交通员,曾参与营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等中央领导人。

  抗战爆发前,黄慕兰决定改名黄定慧,家人很不解:难道你要做尼姑吗?他们并不知道,改名定慧是为了以宗教、尤其是佛教名义掩护黄慕兰开展地下工作,秘密营救狱中的同志。

  1936年冬天,上海发生了著名的“七君子事件”,国民党串通上海巡捕房,以“危害民国”的罪名,秘密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位爱国志士,黄慕兰的丈夫陈志皋参与了律师团,义务为七君子辩护,而黄慕兰则积极推动七君子的营救工作。

  除了这次举国关注的营救,黄慕兰和丈夫还先后参与了不少爱国人士的营救工作。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沦为了“孤岛”。宋庆龄、沈钧儒、邹奋韬、郭沫若等抗日救亡团体领导人必须分批秘密离开上海。

  由于日军已经封锁长江口,为掩护他们安全撤退,黄慕兰和丈夫陈志皋等人向抗敌后援会建议,请饶家驹神父与日军司令部打交道,以撤退难民的名义要求放邮轮进来,且沿途日军不能开炮拦击。

  当时日本尚未与英、美、法宣战,他们答应了饶家驹的要求。

  临行前,饶家驹建议,为确保人员的安全,不要在码头开盛大的欢送会。负责送行的,只有黄慕兰一人。

  当年11月27日,望着老老小小一船“难民”成功撤离上海,黄慕兰的心这才安定下来。此时,又有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悬在她的心头,她牵挂的,正是国际第一难民收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