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根治但可控制 防范类风湿致残需早诊早治
风湿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心血管疾病一起,早被世卫组织列为世界上的三大杀手。
我国残疾人中,因风湿免疫性疾病而致残的,数量第一;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致残率,高居首位。
然而,若能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在关节破坏发生前得以控制,将会大大减少关节致残的机会。起病前6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期!
采访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教授 博导 张缪佳
本版采写:李兰陵
1
三年致残率高达70%
类风湿关节炎是如何致残的?
关节相对应的两骨表面覆盖着软骨层,与关节囊相连,关节囊内层为滑膜层,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就是这关节的滑膜发炎了。
这种炎症是怎样发生的?
在某些遗传背景下,感染等环境因素参与,导致免疫系统发生异常,误将自家的关节滑膜,当作像病毒、细菌那样的外来物,而对其发起了攻击。
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时,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产生了大量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7等。这些炎性因子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了更多的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
如此多的“免疫战士”,一起“攻击”自家的滑膜组织,致其发生炎症。
炎症致大量的液体聚集在关节中,引起关节肿胀,同时出现关节疼痛,表面皮温升高等临床症状。
炎症又使滑膜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像肿瘤样移行至软骨表面,造成相邻的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的破坏。
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时,产生的大量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等,可使破骨细胞活化,而这是导致不可逆的软骨损伤的重要原因。
软骨损伤,关节骨与骨之间的间隙消失,骨与骨直接相连,造成关节强直、脱位、畸形,功能障碍,最终残疾。有的患者的手,像麻花一样。
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两年致残率达到50%,三年致残率达到70%。
2
寿命较健康人要短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身性的疾病。而这又是如何造成的?
类风湿患者免疫异常,导致全身血管炎症。血管炎可发生于患者皮肤、眼、肺脏等诸多部位。
发生于皮肤,出现一种紫癜、溃疡,甚至指端坏疽的皮肤病变。
发生于眼睛,约15%患者可出现干燥综合征,从而引起角膜和结膜干燥不适,少数患者可并发巩膜炎、虹膜炎。
发生于肺部,会引起胸膜炎、肺间质性病变、类风湿结节肺等。
发生于心脏,会引起心包炎、冠状动脉炎等。
再则,类风关病人的免疫系统紊乱了,进而导致了内环境的紊乱。如,我们上面说到的细胞因子“白介素-6”,它还直接参与调控体蛋白的代谢,参与下丘脑、中枢系统、肾上腺这个轴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当细胞因子过多时,就会产生过多的蛋白质,这种失衡状态就会造成病理状态。
如——
过多的细胞因子活化了破骨细胞,导致关节局部及全身骨质疏松。
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大约为16%-65%。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是缺铁性贫血。有个原因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动员铁障碍,使铁的利用率下降。
英国专家发现:英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总体肿瘤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我国专家调查发现:71%的患者出现轻度疲劳,42%出现重度疲劳;高达40%的患者出现抑郁。
此病患者较健康人早发、多发心脑血管病,这已经得到医生们的关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平均寿命,短于正常人!
3
早期诊断有了良方
早期确诊,并在关节炎的软骨或骨质破坏前得到治疗,可大大减少关节破坏和畸形。但是,现在有近八成的的类风关患者不能得到规范治疗,为何会如此?
原因是,类风湿关节炎起病隐匿,大多患者未及时检查,及时就医。
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有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全面显现,早期检查时,其“类风湿因子”的指标很可能是正常的;或有些病人类风湿因子始终阴性。早期拍X光片仅有骨质疏松,难以确定诊断。
还有些患者盲目相信“偏方”,直至后期关节破坏严重。
那怎么办?
首先,要知道类风关都有什么样的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首先表现为关节肿痛,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肿痛为特征,近端的指尖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肿痛是最好发部位。也发生在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若出现单个、大关节肿痛需要排除其他关节炎。
有晨僵。很多疾病都有晨僵,但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时间很长,至少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以上。晨僵时间长短,是滑膜炎严重程度的表现。
建议关节肿痛的患者,尽早去风湿免疫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
血清学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它让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如关节核磁共振、关节超声,对早期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可以在发病的3个月内就出现,因此医学上公认的治疗类风关窗口期(即治疗的黄金期)是起病3个月~6个月内!
4
不能根治但可控制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特点,是慢性持续性关节炎,少数患者起病后炎症发展非常快,非常严重,早期出现关节破坏。
持续发展的炎症,能否阻断或减缓呢?
近年来基础免疫学的研究进展,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不同环节的靶向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
如炎性因子白介素-6,其作用有点像前线调兵遣将的“传令官”,将“对敌作战”的各种指令“传”给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即,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了更多的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
而我们现在已有了专门针对白介素-6受体的抑制剂,其作用就是截断白介素-6和受体结合,把受体封闭掉,其作用犹如截断其“传令”通道,让淋巴T、B细胞接不到指令,按兵不动,那样就不会造成免疫细胞增殖过多,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对关节滑膜造成更大的伤害了。
类风湿关节炎现在虽然还不能被根治,但传统正规治疗,以及新型靶向治疗的问世,已可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只要规范用药,严密监测,持之以恒,定期随访,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
关节被破坏而受损,就无法再恢复了,因此请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5
感染会引发类风关
类风湿关节炎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
遗传:
孪生子研究结果显示,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50%~60%。所以有家族史的,定要警惕。
性别:
类风湿关节炎以女性多发,男女比例是1:3。提示性激素可能参与发病。
另外,女性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吸烟:
吸烟可以使胶原蛋白环瓜化,在体内出现自身抗原,产生抗环瓜氨酸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原因。吸烟量的多少、烟龄长短都会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几率。而且,吸烟会降低类风湿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感染:
研究表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诱发类风关的发病因素之一,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
如,新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重度牙周炎患病率高达75%。
各种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病,发病随年龄逐渐增加,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期!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