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展望与建议——江西“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对策研究
本文根据对江西全省、11个设区市以及100个县(市、区)全面小康进程的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2020年全面小康前景分别开展了初步预测分析,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掌握规律,提出重点,探索路径,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目标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分析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小康提速”、“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目标指引下,江西全面小康建设出现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1、小康提速,全省小康建设进程步伐加快
2013年,江西全面小康指数达到81.1%,与上年比,提高了3.45个百分点;同2000年比,提高了3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推进2.35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时期平均每年推进1.28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平均每年推进2.68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前3年平均每年推进3.57个百分点;显示进程呈现逐期加快之势。“两个翻番”指标小康指数为52.64%,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程度为50.5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程度为54.77%。从各分指数看,2013年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民生活(87.64%)、文化建设(85.43%)、民主法制(81.57%),资源环境为(79.13%)和经济发展(71.39%);与2012年比较,各分指数提速的情况是:文化建设提高了5.59个百分点,经济建设提高5.53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提高3.13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提高1.43个百分点,民主法制提高0.79个百分点。
2013年,在监测的35个指标中,已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指标有10个,分别是: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基层民主参选率、社会安全指数、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三馆一站”覆盖率和单位GDP能耗。
实现程度在90%~99%的指标有5个,依次是:恩格尔系数(99.87%)、农业劳动生产率(99.68%)、平均预期寿命(98.68%)、环境质量指数(96.42%)、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2.28%)。
实现程度在70%~90%的指标有12个,依次是:工业劳动生产率(89.61%)、平均受教育年限(87.0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6.01%)、公共交通服务指数(81.67%)、城镇人口比重(81.45%)、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80.55%)、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79.76%)、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79.41%)、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77.76%)、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77.7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4.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00%)。
实现程度在50%~70%的指标有5个,分别是:互联网普及率(65.2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54.77%)、单位GDP水耗(53.98%)、人均GDP(50.51%)、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50.42%);实现程度在50%以下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7.94%)、每万人拥有律师数(35.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1.19%)。
2、争先赶超,设区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从各设区市全面小康进程情况看,均取得可喜进展。到2013年,小康指数最高的是南昌市,达到91.2%;其次是新余市,达到87.0%;景德镇列第三,为86.9%;鹰潭和萍乡分别为84.3%和81.9%。这5个设区市的小康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康指数低于75%的有抚州、上饶和赣州,赣州市小康指数在全省最低,为71.6%。2010—2013年,小康指数提升最快的是九江、吉安、景德镇和抚州。
在经济发展方面,2013年,11个设区市“经济发展”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在58.8%到95.8%;最高的是南昌市,最低的为吉安市。南昌、新余和景德镇小康分指数在80%以上。其中:人均GDP的目标实现情况是:新余市、南昌市先后在2011年、2013年已经达到小康目标。2013年,鹰潭市实现程度为73.9%,景德镇市和萍乡市分别为69.1%和67.9%;其他5个设区市均在40%以下。
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2013年,11个设区市“民主法制”的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为75.7%到82.4%,最高的为鹰潭市,最低的为抚州市。
在文化建设方面,11个设区市“文化建设”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为60.8%到93.4%,景德镇市最高,赣州市最低。低于80%的有九江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和赣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实现程度低于60%的有新余市、赣州市、抚州市和上饶市。
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11个设区市“人民生活”小康分指数在80.8%到94.4%之间,南昌和新余达到90%以上,其他设区市也都在80%以上。其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实现程度在44.3%到77.7%之间;南昌、新余在70%以上,萍乡、景德镇在65%以上;但其他设区市都不到60%。
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11个设区市资源环境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为66.3%到96.3%,南昌市最高,宜春市最低。达到80%以上的有南昌、景德镇、新余、鹰潭、萍乡,其余设区市都在80%以下。
以上情况表明,设区市的全面小康建设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与领域不平衡性,经济发展依然是重点,增加居民收入仍是核心,民主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快,资源环境保护不可放松。
3、百舸争流,县(市)全面小康稳步推进
县是我国具有完整行政功能的最基层政权单位,也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县级小康社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全省小康的实现。统计监测显示81个县(市)全面小康具有以下综合特点:
第一,县域全面小康指数全面提升,但区域不平衡性特征明显。2013年,江西81个县(市)全面小康指数平均为76.9%,比2010年提高8.4个百分点,2010—2013年年均提高2.81个百分点。与全省小康指数比较,81县(市)小康指数低4.2个百分点。81个县(市)中有16个县(市)的小康指数高于全省水平,占全部县(市)数的29.6%,其余65个县(市)低于全省水平。全省“小康前10强”(小康指数从高到低在88%到83%之间)的县(市)分别是:共青城市、德安县、井冈山市、德兴市、樟树市、资溪县、南昌县、分宜县、上高县和星子县。
在81个县(市)中,由于各地的历史原因、资源条件、人文环境不同,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极度不平衡,县(市)之间差异显著。2013年,81个县(市)全面小康指数平均值为76.9%,中位数为76.7%;最高的达88.0%,最低为64.1%,高低相差23.9个百分点。
进一步的分组统计分析显示:小康指数在86%~90%之间的县(市)有7个,占全部县(市)的8.6%;分别是:共青城市、德安县、井冈山市、德兴市、樟树市、资溪县和南昌县。小康指数在80%~85%之间的有17个,占21.0%;分别是:分宜县、上高县、星子县、安义县、婺源县、铜鼓县、广丰县、横峰县、新建县、南城县、靖安县、南丰县、芦溪县、新干县、东乡县、武宁县和崇义县。小康指数在76%~80%之间的县有26个,占32.1%;分别是:九江县、宜丰县、奉新县、黎川县、吉安县、峡江县、进贤县、上栗县、乐平市、龙南县、宜黄县、金溪县、定南县、瑞昌市、湖口县、永丰县、贵溪市、永修县、彭泽县、崇仁县、安福县、浮梁县、万载县、泰和县、万年县和南康市。小康指数在70%~75%之间的县有24个,占29.6%;分别是:赣县、高安市、余江县、安远县、大余县、乐安县、广昌县、石城县、上犹县、玉山县、修水县、瑞金市、寻乌县、万安县、铅山县、丰城市、吉水县、宁都县、遂川县、于都县、莲花县、弋阳县、永新县和兴国县。小康指数在70%以下的县(市)有7个,占8.6%。分别是:会昌县、上饶县、都昌县、全南县、信丰县、余干县和鄱阳县。
第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领域的不平衡性特点突出。在经济发展方面,2013年,81个县(市)“经济发展”小康分指数平均达到59.6%;同2010年比提高了13.95个百分点,2010—2013年平均每年提高4.65个百分点;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81个县(市)“民主法制”小康分指数平均达到87.6%,同2010年比下降了3.08个百分点。其中:2013年基层民主参选率的实现程度为97.15%,比2010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廉政指数为75.03%,下降6.33个百分点;社会安全指数为90.62%,下降3.32个百分点。在文化建设方面,81个县(市)“文化建设”小康分指数平均达到67.6%,同2010年比提高了13.7个百分点,2010—2013年平均每年提高4.6个百分点。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81个县(市)“人民生活”小康分指数平均达到79.8%,同2010年比提高了9.42个百分点;2010—2013年平均每年提高3.14个百分点。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81个县(市)“资源环境”小康分指数平均达到96.2%;同2010年比提高了3.19个百分点,2010—2013年平均每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在县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五个方面,资源环境分指数最高,说明资源环境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分指数最低,表明经济发展落后是目前江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短板。从进程的推进速度看,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尤以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发展最快;但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三,两个翻番指标提升明显加快,但总体水平偏低。2013年,江西81个县(市)“两个翻番”分指数为43.02%,比2010年提高12.7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24个百分点;提升速度明显快于县域小康指数年均2.81个百分点的上升速度,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低9.63个百分点。其中81个县(市)人均GDP平均为22582元(2010年价),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39.6%。实现程度最高的依次是南昌县(92.8%)、共青城市(89.0%)、贵溪市(86.7%)、分宜(79.8%)、新建(79.6%)、安义县(74.3%)、德兴市(73.5%)和樟树市(66.2%)。在81个县(市)中,有14个县(市)的人均GDP实现程度在55%以上,这些县到2020年达到GDP倍增目标,今后7年的平均增速最高可不超过8.6%;有49个县(市)的实现程度在40%以下,这些县(市)到2020年实现GDP倍增指标,今后的平均经济增速则要在12.7%以上,在新常态下达到这种经济增长速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81个县(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平均为11597元(2010年价),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46.4%。其中实现程度最高的依次是共青城市(71.0%)、南昌县(67.5%)、新建县(61.9%)、分宜(60.0%)、广丰县(59.9%)、进贤县(59.1%)、芦溪县(58.3%)和德兴市(58.2%)。在81个县(市)中,有19个县(市)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程度在55%以上,这些县到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目标,今后7年局面收入增长速度可不超过9.1%;有26个县(市)的居民收入实现程度在40%以下,这些县(市)到2020年要实现目标,今后年均收入增速需在14%以上。
4、近水楼台,中心城区全面小康进程领先全省
2013年,江西各设区市所辖的19个中心城区全面小康指数平均(加权)为86.4%,比全省平均高5.3个百分点。在19个中心城区中,小康指数最高的达91.8%,最低为78.6%。其中有17个小康指数高于全省水平。小康指数在90%以上的中心城区有6个,分别是渝水区、青云谱区、庐山区、昌江区、东湖区和西湖区;小康指数在85%~90%之间的有7个,分别是青山湖区、湾里区、信州区、月湖区、章贡区、安源区和珠山区;小康指数在80%~85%之间的有4个,分别是袁州区、吉州区、青原区和浔阳区;在80%以下的中心城区有2个,分别是湘东区和临川区。
在经济发展方面,2013年19个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小康分指数平均为84.6%,比全省高13.2个百分点;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为55.2%到100%;其中湾里区和庐山区达到100%,而青原区和临川区均不到70%。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中心城区“民主法制”小康分指数平均为82.4%,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为59.7%到97.3%;小康分指数在90%以上的有7个区,低于70%的有4个区。在文化建设方面,中心城区“文化建设”小康分指数平均为70.7%,比全省低10.3个百分点;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为43.8%到93.5%;小康分指数超过80%的只有4个区,低于55%的有3个区。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中心城区“人民生活”小康分指数平均为87.6%,比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为71.5%到95.7%;小康分指数达到90%及以上的有7个区,其他大多在80%以上。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中心城区“资源环境”的小康分指数平均为94.7%,比全省高15.6个百分点;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为84.0%到100%;其中有7个区小康分指数达到100%,其他大多在90%以上。
从“两个翻番”指标的情况看,2013年19个中心城区“两个翻番”指标小康分指数平均为79.7%,比全省高27.0个百分点;小康分指数分布区间为43.4%到100%;其中南昌市青云谱区达到100%,达到95%以上的有东湖区、西湖区、浔阳区和珠山区。在60%以下的有吉州区、青原区、袁州区和临川区。其中:人均GDP实现程度平均为82.4%,比全省高31.9个百分点;实现程度分布区间为27.7%到100%。南昌市的青云谱等5区、昌江区、庐山区、浔阳区、渝水区和月湖区的人均GDP按2010价已经达到或超过5.7万元。而不到60%的有青原区、吉州区和袁州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程度平均为76.9%,比全省高22.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分布区间为50.4%到100%;其中:青云谱区达到100%,达到90%以上的有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和珠山区,在60%以下的有青原区和袁州区等。
虽然江西在建成全面小康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是,全面小康建设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之间的进展失衡问题依然突出,与全国以及中部省份小康社会进程比较来看,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落后较多。
二、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 年展望
2020年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如何,是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以下拟对全省、11个设区市以及100个县(市、区)到2020年的全面小康前景做一初步预测分析。对全省的预测,采取趋势分析与单指标预测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对市、县的预测采用趋势外推法。在预测分析时综合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下调;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民主法制、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将进一步加强。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省展望
从目前江西小康监测的指标实现程度来看,在35个监测指标中,2013年已经实现目标值的指标有10个。但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就业、社会安全稳定、大气环境等指标,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将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与不确定。
2013年尚未达到目标值的25个指标中,如果能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0年可以实现目标的指标有17个,分别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工业劳动生产率、互联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重、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三馆一站”覆盖率、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公共交通服务指数、恩格尔系数、平均预期寿命、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和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
到2013年尚未达到目标值的25个指标中,按照目前趋势预测,到2020年实现难度比较大或者具有不确定性的指标有8个,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环境质量指数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
如果2015—2020年全省经济平均增长率按9.0%测算,到2020年人均GDP实现程度为小康目标值的88%左右;第三产业比重分别大致为42%,可达小康目标值的89.4%;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0%,实现目标值的80%;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分别为1.26人,实现目标值的54.8%;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9.99年,实现进度分别为91.0%;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分别为1.71人,可达目标的91.3%;环境质量指数达到目标值的98%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实现目标值的68.7%。
综合各监测指标的实现程度预测:到2020年江西全面小康指数有望达到95%左右,其中:经济发展为95.6%,民主法制为87.1%,人民生活为100%,文化建设为98.7%,资源环境为93.3%;“两个翻番”指标实现程度可达94%左右。
2、设区市全面小康2020年展望
按照趋势预测分析,在11个设区市中,南昌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有望提前达到全面小康;到2020年,萍乡市、九江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小康指数有望接近或达到95%,上饶市和赣州市的小康指数有望接近或达到90%。
从两个翻番指标来看,人均GDP的情况是:南昌市和新余市在2013年前已经达到5.7万元(2010年价)目标;景德镇市、萍乡市、鹰潭市有望提前达到小康目标;到2020年,九江市有望接近目标;而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如果要实现人均GDP目标,今后(2014—2020)年均经济增速则要在16%以上;赣州市和抚州市的增速则要接近1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情况是: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有望提前达到人均2.5万元(2010年价)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居民收入翻番,九江市和鹰潭市今后(2014—2020)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要达到8%~9%;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和上饶市要达到10%以上;赣州市则要达到12.4%。
3、县(市、区)全面小康2020年展望
81个县(市)全面建成小康前景展望。按照趋势外推法初步预测,到2020年,全省81个县(市)小康指数实现程度平均为92%左右。其中,将有35个县(市)小康指数有望达到95%以上;同时结合“两个翻番”指标的情况分析,共青城市、樟树市、南昌县、分宜县、安义县、德安县、上高县、新建县、进贤县、德兴市等,有望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有13个县(市)小康指数实现程度可能在90%~95%之间,有23个县(市)可能在80%~90%之间,有10个县(市)将会在80%以下。
从“两个翻番”指标的情况看,到2020年全省81个县(市)“两个翻番”指标实现程度平均为75%左右。其中,将有11个县(市)的有望达到100%;实现程度在90%~99%之间的有5个,在80%~90%之间的有11个,在70%~80%之间的有15个,在60%~70%之间的有16个,60%以下的县(市)有23个。从人均GDP指标看,预计到2020年有1/4左右的县(市)可以达到目标,1/3左右的县(市)目标实现程度不到60%。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指标看,40%以上的县(市)可以达到目标,1/3左右的县(市)收入目标实现程度在80%以下。
19个中心城区全面建成小康前景展望。按现有趋势预测,到2020年,除吉州区、青原区、袁州区和临川区小康指数达到或接近95%外,其他的中心城区有望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从“两个翻番”指标的情况看,到2020年,19个中心城区中有15个可提前达到目标,临川区接近目标值;但吉州区、青原区只能完成目标的90%左右,袁州区则不到80%。从人均GDP指标看,南昌市的青云谱等5区、昌江区、庐山区、浔阳区、渝水区、月湖区,在2013年已经达到或超过5.7万元(2010年价);珠山区和安源区在2014年将达到目标值,湘东区、章贡区、信州区可以提前达到目标值,青原区有望在2020年达到目标值;但吉州区和临川区实现程度可能不到90%,而袁州区则不到60%。
三、江西 “ 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 ” 的建议
江西是一个欠发达地区,虽然小康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但与全国和兄弟省市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5年多里,必须明确目标,抓住重点,主攻难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1、立足新常态,着力推动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2014年,江西人均GDP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31453元,完成目标值的55.2%。人均GDP要达到5.7万元的小康目标值,2015~2020年江西人均GDP增速要达到10.4%,GDP增速大约要11%左右。在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迈入新常态的情况下,达到这一速度难度较大。2014年,江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5197元(2010年价,下同),完成目标值的60.8%。要实现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2015—2020年江西人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要达到8.7%左右。因此,从确保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角度看,2015—2020年经济平均增速必须稳定在9.0%以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已向中速转换,特别是今年以来,江西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增大,一季度全省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至8.8%。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依然是江西发展的主题。
江西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依然具备许多支撑平台和条件:一是江西已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二是中央出台的支持原赣南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与政策;三是江西已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四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推开;五是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周期即将来临。从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投资将有许多热点与需求,一是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为契机,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一轮新型城镇化进程;二是围绕养老、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民生项目扩大投资;三是围绕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用好用足国家部委的各项对口支持政策,加快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苏区全面小康步伐;四是围绕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渣处理项目建设;五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契机,加快农村水利、科技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从消费看,六大消费增长点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一是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二是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壮大信息消费;三是实施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旅游发展工程、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提升旅游休闲消费;四是实施城市停车设施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工程等,促进绿色消费;五是通过加强保障房建设,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渔民上岸安居等工程,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稳定住房消费;六是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建设美好精神家园为目标,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从扩大出口来看,通过把江西经济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搭好“一带一路”顺风车,努力消化过剩产能,着力优化出口结构,推动出口的新一轮较快增长。
2、立足收入倍增目标,着力增收缩差提升居民幸福感
一要建立城镇居民增收长效机制。改进和完善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协调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待遇。着力创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与氛围,积极扩大和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二要多渠道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推进耕地的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农业耕作机械化、信息化、水利化、良种化水平,加大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三是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原则,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原则,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增长机制,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相协调。切实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实施以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为重点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计划。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托管及校外文体活动等服务。四是要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让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对房价和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有效调控,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推动社会更加和谐,居民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3、以发展文化产业为平台,着力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一是推动文化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的投入,依托“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依托江西红色文化、赣文化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娱乐休闲,促使文化资源尽快转化为文化资本,促进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结合,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二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公共文化与娱乐的投入,增加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广场等场所兴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书香社会”的建设。三是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公民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规范社会秩序,提高公民的文明水平与道德素养,促进不仅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尚的全面形成。四是要进一步淡化官本文化,倡导创新文化和创业文化,以“书香社会”建设为契机,倡导科学与法制,促进学习型人生与学习型社会发展。
4、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两型”社会进程
一是牢固树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要按照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职能;明确职责分工,规范部门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参与;完善绩效考核,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重视节水工作,促进单位GDP用水量的下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降低单位GDP土地占用;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渣处理项目建设,控制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促进单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三是继续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森林质量、稳定森林覆盖率;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加强鄱阳湖流域源头水资源保护、“五河”及东江源头保护,严格监控全省“五河一湖”水质变化,促进水质稳定提高;四是完善绿色产业体系,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低碳节能技术的引进、研发力度,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5、建立协调机制,有效推进“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目标
一是建立江西省“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综合评估与协调推进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对全面小康指标的跟踪监测与分析研究,要将重要指标、难点指标纳入“十三五”规划,列入年度目标。二是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制定整体推进计划,并做好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汇总与成效评估;特别是对当前进度滞后、完成难度大的指标,制定专项推进计划,按年度分解指标,拿出可行措施抓落实。三是强化调度督查的措施。要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开展监督检查,以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四是要进一步组织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宣传学习,深化对“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战略意义,以及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重大意义的学习与理解,进一步明确“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基本思路、目标、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增强全省上下的信心与干劲,切实转化为让目标成为现实的自觉行动。
省统计局全面建成江西小康社会进程研究课题组
课题研究指导:王建农(局长)
课题主持:彭道宾(巡视员)
课题组成员:张启良(所长、研究员)
曾轶雄(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陈全才(统计师)
李卫(统计师)
撰稿:张启良 陈全才
审核:彭道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