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业界专家学者汇聚南昌 就医改重点难点探讨
江西广播网4月24日讯:
公立医院改革如何体现公益性?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发挥其功效?医务人员积极性如何保证……目前,医改已经进入了攻坚区,体制机制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改革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如何为医改攻坚护航,这两天,全国部分地方医改部门负责人、业界学者以及院方专家汇聚南昌,就医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请听江西台记者章强的报道。
“我一个远方亲戚说,我爸妈一旦有不舒服,就挂两瓶盐水,就是医生的行为习惯把老百姓引导到这种认知,这很可怕。”
谈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直言不讳的指出,现在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远远没有体现,有太多不正当的利益损害着百姓的利益:“整个这个领域里面和这个领域相关的领域,不正当的利益大量存在,由于这些不正当利益,它损害者老百姓的健康。”
医改以来,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零差率销售成为主流,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应亚珍认为,这是因为卫生材料费等物耗占比高位运行,选择性服务仍客观存在。
“看病贵”现象仍然突出,与之对应的“看病难”更是难点。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卫生局局长马春首先提到的就是基层卫生人员短缺,人才匮乏的问题:“我们每千人医生数2.16,每千人护士数1.1,按正常标准每千人医生数要达到3.5以上,护士要到2.8以上。像我们乡镇卫生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证上岗的比较多。”
公立医院改革牵涉到每位医务人员,能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推进综合医改关键,江西新建县县长黄耀华说,去年创新推出收入分配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将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对奖励性绩效工资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山东威海市市长张惠建议,在医务人员紧张、国家投入难到位情况下,可以尝试将大医院和基层医院整体链接,形成服务整体:“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长期的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均衡配置医疗资源,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解决好结构性的“看病难”问题。”
回归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重庆江北区副区长高洪波认为,这一方面,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在取消药品收入、各项检查费用于医务人员个人报酬直接挂钩的同时,要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符合政策性减收的部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