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当代人对国学“吟诵”存在误解

19.09.2015  19:05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雷敏)北京吟诵教育研究会会长朱畅思19日表示,因为传统文化的断代、缺失,在当下的国学热潮中,很多人对“吟诵”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人认为“吟诵”是旧社会落后的学习方法,摇头晃脑不走心等。但事实上,学习“吟诵”才能更好地领会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朱畅思在“第五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吟诵”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诵读,而是用汉字四声调依字行腔,在感受语言文字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美感的同时,体会诗文作者或昂扬,或沉郁,或豪迈,或婉转的各种情感,由此引发的心理上的共鸣才能隽永悠长。“吟诵”是打开国学经典大门的钥匙。在“吟诵”中,能感受到中国气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处理事情的特有圆润方式,中国人的悠然人生。

  朱畅思认为,国学教育效果的呈现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如果能在大众,特别是在年轻家长和教师群体中,建立对“吟诵”的正确认知并让他们掌握方法,对推动整个社会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复兴都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帮助现代人建立对吟诵的正确认识,朱畅思将传统古诗文和现代吉他相结合,创造了“吉他版吟诵”方式。在19日举办的国学文化节第六场主题活动——生活好课堂“久违的真相,科学认知吟诵”公益公开课上,他现场进行了吉他伴奏“吟诵”示范,并运用音乐、图片等手段,以生动、幽默的讲解,揭示了吟诵背后中国传统文化的真髓。

  “第五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