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小平: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31.08.2014  11:02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青会客厅,我是郭蕾。今天作客我们会客厅的嘉宾是著名的作家、时评人,同时也是创业青年周小平,小平你好。
 
      周小平:你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近期你出了一本新书,但其实这个新书的名字大家很熟悉。
 
      周小平:对。
 
      主持人:早就在网上、微博上特别火,叫《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我听说你的新书在网上开始售卖以后一个星期就卖掉了2万本,是吗?
 
      周小平:是的。
 
      主持人:对自己新书销售的成绩满意吗?
 
      周小平:其实还是在意料之中,因为现在新媒体很方便,比如说平时关注你的一些读者,他们都会在手机上关注你,在微博上也关注你,当他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就能从Google也好、微信也好,网店也好就能看到,就能直接下单。
 
      主持人:新媒体带来的便利,让新书的消息迅速传播出去,让喜欢你的书的读者迅速读到这本书。
 
      周小平:对。线下的书店很多地方还没有到货,他们也会推荐给身边的同学、朋友,说你们也去买来读一读,也会有二次销售。
 
      主持人:可能有些人读到,但是很多网友还没有读到这本书,因为在书店里面还没有办法购买到。
 
      周小平:有些地方到了,有些还没有到,我们线下的渠道还没有完货,线上已经卖完了,现在线下拿到的都是第二次加印的书。
 
      主持人:我们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跟大家所熟悉的博文的名字是一样的,我们翻看了一下它最开始有你网上大家所看到的博文的一个内容,之后添加了一些什么样的内容?这个书当中的内容全部你是重新创作的?
 
      周小平:对。它这个名字是同样的名字,出版社觉得这样一个名字会比较有知名度,我就同意了它沿用这个名字。除了前言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是重新撰写的,也是首次刊登,在网上发表过。
 
      主持人:我看到在网上购买的一些读者好评很多,纷纷给你点赞,很多人也在相互推荐说这本书值得看,中国人一定要看这本书,而且我注意到这些读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周小平:是的。
 
      主持人:你觉得为什么你的这样一本书能够受到这么多青年人的喜欢?或者说你这个书里面有一些什么真的吸引他们呢?
 
      周小平:我觉得这个东西有多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这本书主要还是爱国主义题材,讲爱国主义题材年轻人觉得不爱听,觉得假大空,觉得很枯燥。为什么呢?说实话大家都忽略了年轻人他们渴望什么,他们每天在议论着什么,他们心目中一个强大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总是在自说自话,说你一定要爱国,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其实那颗爱国的心大家都没有变的,只是有很多事情他们不知道,他们想关心的这种事情也没有人去告诉他们,所以就好像去年我开始写一些文章的时候有很多朋友就问我,说你说的很多消息我们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些细节的东西没有讲给我们听,总是在讲一些宏观的东西。但是我们了解到,原来西方也有他们的不足,我对我们的世界观会有一个冲击,我会重新思考一些问题,我未必全部相信你说的,但是至少你给我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这本书其实也是一样,你看它的目录,我是把它从中国的近现代。
 
      主持人:闭关锁国的时候吗?
 
      周小平:不是。
 
      主持人:近现代,是鸦片战争以后?
 
      周小平:不是,应该是当代。我把它分成三个时间段,第一开始是1980,为什么是从1980年开始呢?中国近代史中有很多这种八国联军也好,敌对入侵也好,抗美援朝也好,这些历史青年人耳熟能详,不用讲得太多,这本书更着眼的不能叫近代,应该叫当代。为什么从1980年开始讲?中国是1949年建国,前30年在打基础,从1979年开始,我们是80后,出生在80后的一批人是完全经历了,我们是同时期在改革开放这个年代出生,伴随着改革开放年代的发展,然后伴随着整个中国的变化,走到今天三十而立这么一个年龄,正好也是我们改革开放30周年。所以我就想把十年为一个年代,从80年到90年,从90年到2000年,从2000年展望到未来2020年,整个中国发生了什么,以后会怎么样,我觉得这个很有意义。当代很多人没有关注这些细节的东西。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