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她”更美丽

08.03.2022  16:43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节日,是意义的呈现、记忆的载体。今天,我们聚焦三位2021年度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她们独立、执着、勇敢、睿智。她们的美,无惧时光,韵味悠长。

吴婉菁进行夏布绣创作。

   执着的“守艺人

  在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婉菁眼里,刺绣是一个与时光对话的活儿,刺绣的她则是一个穿梭在时光里的人,执着又倔强。

  吴婉菁的绝活是夏布绣。这是一个以绣地材质命名的绣种,起源于北宋,兴于中国夏布之乡江西新余。区别于其他绣种的绚丽多彩,夏布绣颇有水墨丹青的绘画神韵。虽然夏布绣享誉在外,但夏布绣行业因缺乏设计创新、工艺守旧等因素,面临多重挑战。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夏布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婉菁在坚守传统技艺精髓的同时,大胆创新,寻求突破。

  用吴婉菁的话来说,要想走得更远,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向前。应她邀请,3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新余市渝水区长林路666号的夏布绣博物馆。

  走进夏布绣博物馆,迎面是以画家傅抱石《丽人行》为蓝本的夏布绣。“这是我婆婆绣的,你看里面的人物,发丝根根分明,神情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这幅作品好比教科书,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吴婉菁的婆婆张小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为夏布绣倾注半生心血。在吴婉菁的刺绣路上,张小红传授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内在的信念和坚守。

  《曹知白山水图》《江山渔乐图》《花开富贵》《金鸡啼鸣》……漫步夏布绣博物馆,品着精致美好的绣品,听着深入浅出的讲解,记者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夏布绣的美。在此期间,吴婉菁也讲述了当初学艺的种种。因夏布的原料是苎麻,材质生性粗犷,且经纬之间的间隙较大,所以特别讲究因物施针、因地施针。在这方寸之间,要想通过千针万线表达美,经年累月的积累和磨练必不可少。有一次,吴婉菁为了能够把竹子的结构、明暗效果绣得更理想,在绣凳前一坐就是9个小时,拆了绣,绣了拆,反复十多次,达到满意的效果后才肯作罢。

  如果说不断精进夏布绣技艺是与时光对话的必备本领,那么提高综合能力则是从对话中汲取养分的拓展技能。吴婉菁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各种有益“营养”,努力在夏布绣的艺术创作和文创开发方面有技术、理念和模式上的创新突破。

  夏布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时光是强敌,也是挚友。不同于老一辈将艺术品、工艺品、画绣结合,“85后”吴婉菁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图案的吉祥寓意,让夏布绣绣品以更年轻的姿态回归日常生活中。比如,“福在眼前”图案,将古钱、蝙蝠组合;“平安如意”图案,将花瓶和如意组合。这些别具匠心的图案被巧妙地运用在卡包、手袋、纸巾盒等生活化产品中。

  “非遗传承,其实是在做人的工作。”无论是夏布的生产与织造,还是夏布绣技艺的传承,吴婉菁始终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近年来,她积极与江西师范大学、新余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等院校联合建立工作室开课授艺;开展传统手工艺研学旅行项目,增强青少年对夏布绣技艺的体验与传承。2018年,吴婉菁带着夏布绣系列作品走出国门,参加在德国特里尔市举办的“遇见中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文化展”,其创作的夏布绣作品《马克思肖像图》被特里尔城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色泽泛黄,麻线如丝丝细雨的夏布质地,最易展现写意山水画中的留白之美。吴婉菁则把自己当作一根在夏布上飞舞的绣针,扎扎实实地将夏布绣的古朴典雅、返璞归真充分表达。她的美,亦如夏布绣一般,自然纯粹。

  本报记者 齐美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