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需要中国智慧
作者:田德文
全球瞩目的G20杭州峰会即将召开。此次峰会是在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差异加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完善的背景下召开的。G20机制覆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90%,人口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对世界经济的走势具有主导作用。在过去三四十年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数亿人口脱离贫困,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分享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智慧”、达成新的全球经济增长共识、改善世界经济环境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对杭州峰会的主要期许。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智慧”内涵丰富,它基于中国古代哲学、把握全球化时代主旋律,贯穿经济发展的目标、政策与举措,是一套经过实践验证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在世界经济层面上,“中国智慧”的核心内容是“和而不同”。世界各国可依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但不应以邻为壑、相互倾轧,因为“和则两立、斗则两伤”。中国“和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仁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减少敌意、增强善意是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政治哲学层面上正是基于这种“中国智慧”。此次G20杭州峰会把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主题,充分展示中国推动各国在合作共赢共识基础上共谋创新增长方式的强烈意愿。
“中国智慧”源于中国,却并非中国所独有。人类历史上,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冲突从未停止,给世界各国和人类共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先哲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他认为,只有超越民族国家之间没有法律的野蛮状态,建立一个各民族的联盟,才能实现各国之间的“永久和平”。康德方案在战后欧洲成为现实,欧洲国家经历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后最终结成有效的联盟,基本实现成员国之间永不再战的目标。但是,在当今世界上,由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的差异,建立像欧盟那样紧密的民族国家的“大联盟”仍然没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通过习主席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就是倡导各国推进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国际关系理性化过程。
国际关系理性化的基础是历史的教训。事实证明,合作共赢是国际关系的最佳方式,如果国家间关系从“损人利己”出发,则会注定导致“损人不利己”的结果。在这方面,两次世界大战和数次全球性经济危机都是明证。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强权政治和霸权逻辑是最不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如黄宗羲所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界上的强国、大国若“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则为天下之大害者”,最后只能害人害己。
“中国智慧”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核心主张是建构非对抗性、非排他性的国际合作新格局。在世界经济治理方面,“中国智慧”集中体现在合作共赢“做加法”上。近年来,中国通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工具给世界经济不断增加新的资源。但是,中国并未因为自己经济实力增强而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之外另搞一套,而是把推进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框架合理化作为政策基点,G20峰会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上推动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平台。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明显分化,旧的增长动能衰退,单纯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难以为继,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思路。在这种背景下,此次杭州峰会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四大议题,目标包括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可持续、包容性和更加平衡的增长,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和缩小全球发展差距等。据悉,杭州峰会有望达成近30项主要成果,成为历届峰会成果最丰富的一次,而这则正是“中国智慧”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最好证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