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细数出租车行业垄断多宗罪 建议取消“的士份子钱”

27.01.2015  17:35


高峰时段南昌出租车排起长龙(资料图 史玉琨摄)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1月26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由打车软件衍生而来的“专车服务”与出租车的纷争最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不少城市的出租车司机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这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据政协委员调查,“的哥”、“的姐”们最不满意的是向出租车公司交“份子钱”。为此,政协委员建议取消“的士份子钱”。

  政协委员许秀柏介绍,据媒体报道,出租车行业垄断有“三宗罪”:“一宗罪”是出租车数量严控不顾市场需求增长;“二宗罪”是出租车定价全靠政府调整;“三宗罪”是出租车公司管理成本长期一笔乱帐。

  “另外,我们调查发现,垄断还有‘几宗罪’。”许秀柏说,一是“黑车”猖獗横行。如南昌市的大专院校周边和远郊几乎被“黑车”占领,横行无阻,而且还屡屡进行犯罪活动,我省几起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均跟黑车有关。

  二是“电摩的”、“拐的”屡禁不止。由于“的士”数量不能满足运营,“电摩的”、“拐的”就趁机“拾遗补缺”,在大街小巷肆意抢客,频频出现交通事故。

  三是增加运营成本。根据笔者的调查,除去燃料费和维修费等开支,有的出租车司机五年需向公司缴纳费用38万元(平均每年7.6万元)、有的司机每天要交157—260元不等的份子钱。面对高昂的费用,司机为了保障收入,不得不每日加班加点长时间工作,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出租车公司这种以专营权获得暴利的中间层只是徒增运营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

  四是容易滋生“权力寻租”。由于政府对资源的管控,使得某些人找关系,通过权钱交易的不正当手段进入这一市场。

  针对以上情况,许秀柏认为,垄断的出租车运营体制已经进入改革的“窗口期”。同时,建议明确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方式。首先要摆正政府位置。在出租车行业管理上,从由政府主导、政府全部负责的运作方式,转变为政府实施引导和监管,操作层面市场化的动作方式。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制定“游戏”规则,通过研究政策、制定法规,审定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的资质;监管市场秩序、惩处违法行为,从而使政府职能从计划经济的高度垄断,向市场经济的服务型转变,取消“份子钱”,使各市出租车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合理、科学和有序。

  其次,改革价格管制方式。“我省出租车运营价目前基本上还是由政府统一定价。这种管制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似乎有利于出租车客运市场的客观调控,有利于保证经营者的合法收入和保护乘客的合法利益。但这种价格管制有悖于市场竞争的规则,体现不出出租车服务优质优价,同时也使得消费者的选择受到制约,使出租车的空载率提高。

  许秀柏建议:政府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车型等确定起步价和里程价的最高限价,由出租车经营者根据最高限价,自主确定价格,呈报政府部门备案。同时,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必须在车内外张贴醒目的起步价和里程价格信息,以供乘客参考和监督。并开放价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助于遏制城市“电摩的”及“黑车”的泛滥,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秩序和行业运行环境。

  此外,许秀柏建议组建出租车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出租车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职业规范和信用管理制度,并监督其自觉遵守。同时应当积极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协会成员的意见和诉求,依法维护出租车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行业协会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话机制,共同搞好出租车市场的管理和服务。

  许秀柏还认为,应该给“专车”运营正名。“专车服务是出行服务升级的大趋势,是市场所需,它为消费提供除了一种公交地铁及出租车外的品质出行选择,符合也顺应消费者升级时代人们对于出行需求的升级。车辆更舒适,服务更人性,安全性也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