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拉响人口警报 人口危机严重影响经济复苏

16.07.2015  11:21

  【东北拉响人口警报】东北人口加速减少,这样一条新闻令人口政策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媒体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余万,减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36万。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东北人口在加速减少,并已严重影响到其经济复苏,东北人口危机的警报已经拉响!

  蹊跷的是,本月12日,国家卫计委首次正式就“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表态,称“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相关规定”。这种破天荒的表态似乎在提示,东北地区的这种人口危机在全国有着相当的普遍性,政策调整或许真的为期不远了。

  回顾人口政策的变迁,早在2013年卫计委就有“要完善生育政策,适时出台调整方案”的表态,调整可谓人口政策近年的主旋律。从“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到抓紧制定相关规定推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央层面用实际行动回应公众诉求。然而,对于一项执行几十年的国家政策而言,调整过程必然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何调整,什么时候调整,不同角色、不同处境的个体给出的答案可能大不相同,不但普通民众有不同意见,学界意见也颇有分歧。对于国家层面而言,考虑到人口政策带来的影响需要比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则必须提前评估,并及时作出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整。

  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既是人口自然更替危机,也是发展危机。过去学者在论证调整人口政策必要性时,常常会提及诸多数据,人口红利是否终止,拐点何时到来,都有一套专业的计算方法,而此次报道提及的诸多问题,则用直观的方式提醒我们,目前的人口政策负面影响日益突出,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再次凸显。近些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减速备受外界关注,这一现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去年媒体在报道时提及东三省每年净流出200万人,这一状况与经济发展减速存在何种关联,需要深入论证,可以肯定的是,过低的人口生育率,加上人口流出状况加剧,从长远来看,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在不利因素。

  如果一个地区对其他地区人口缺乏吸引力,当地人口始终保持净流出状况,那么人口危机肯定会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可能是目前各地人口危机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对外来人口有着较大吸引力,人口危机可能暂时不会暴露。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东北地区这种局部的人口危机必然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演变为全局性的影响。东北地区遭遇的状况在其他地区是否同样存在,接下来需要深入考察,目前需要重视这一危机所释放的信号。近日有官员提出当前应全面放开二孩,认为已经没时间试点了,从政策特性看,人口政策从出台到产生实质影响需要经历较长周期,决策者有必要考虑这一因素,无论是全面放开还是逐步放开,应该尽快作出决策。

  危险的因果循环

  “我在东北工作过,算是半个东北人,讲话也就不客气了。你们的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这是今年初在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的几句不中听的话。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GDP增速最低的五个省份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均在其中,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均低于中部、西部和东部。

  “整体复苏的迹象不明显,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7.6亿元,同比增长5.8%。主要经济指标低于预期,农业生产不利因素较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堪忧。”这是齐齐哈尔市发改委一份文件中的数据,还有一些企业的具体数据,“一季度,齐重数控实现工业总产值0.4亿元,同比下降57%;齐二机床0.5亿元,下降17.5%;北满特钢6.8亿元,下降29.8%……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冯蕾分析,辽、吉、黑三省的支柱产业高度相似,均以装备制造、石化、农产品等初级品为绝对主导。由于国内投资增速下降的大趋势,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大背景,这种产业结构极易遭受区域外需求变化、国际价格变化的冲击。因此,高度依赖重工业、初级产品的东北三省遭遇经济下滑,不足为奇。

  经济的不景气反过来加速了人口外流。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到,2010年辽宁省人口流出地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吉林省人口则主要是向辽宁、北京、黑龙江流动;黑龙江省人口则主要向辽宁、北京、山东、河北、天津流动。

  从清末开始,东北吸引了众多的开荒者。“闯关东”是当年山东一带向关外移民,寻求生路的缩影。但现在,东北人开始反向流动,青岛、烟台、威海等山东沿海地区流入大量东北人工作。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王晓峰发现,东北边境地区农村人口流出已经跨境。他2011年在黑龙江省3个边镇县市发现,跨境流出到邻近的俄罗斯、韩国等务工或学习的人口,占到流出人口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