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举办6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
秋风飒爽,欢乐激扬。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凝炼学校精神文化,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10月16日—17日,东华理工大学“核地情·摇篮颂”6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先后在抚州校区大礼堂和南昌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原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解放军总参谋部科技委副主任钱七虎,校党委书记徐跃进、校长柳和生、校党委副书记刘紫春、副校长汤彬、郭福生、陈晓勇、李德平,广大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友人及学校师生员工欢聚一堂,庆贺母校六十华诞。晚会主持人由05级校友、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崔识鹏,05级校友、天津卫视主持人孟肖,06级校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杨阳,08级校友、中国教育电视台主持人刘天宇等担任。
“我们从太行走来,扎根在红土地上。”伴随着激昂嘹亮的大合唱《东华理工之歌》和《祖国不会忘记你》,晚会正式拉开序幕。催人奋进的歌声里饱含着演唱者们对母校的殷殷深情,体现了东华理工为国奉献的坚定信念。歌舞《阳光路上》表现了东华理工人矢志在阳光路上高扬旗帜、再展风采的雄心。
《忆》——太谷起步,峥嵘岁月
从白手起家,到迁校抚州,校园的一砖一瓦,一房一舍,无不承载着老一代东华理工人的校园回忆。艰苦卓绝的创业岁月为该校校风、学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打造了东华理工特色鲜明的核军工精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为了响应党中央发展原子能事业决策的号召,解决铀矿技术人员问题,1956年,原地质矿产部在山西创立了太谷地质学校。建校初期,举步维艰。音乐舞蹈史诗《希望之光》通过音、诗、舞,全方位展现了建校初期东华理工人的不畏艰难的意志和满腔热血的赤诚;
建校初期,该校有很多留苏归来的年轻教师,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唱歌,一曲由该校退休老教师演唱的《小路》把观众们带回了那纯朴恬淡的校园时光,勾起了老一辈东华理工人的校园回忆;核工业是民族自立的脊梁,作为中国第一所铀矿地质大学,一代代东华理工人为支撑民族脊梁做出了无私奉献。
舞蹈《脊梁》,演员们用阳刚壮硕的身躯、宽阔有力的脊背表现出了东华理工人为国家,为民族的责任担当,刻画出老一辈东华理工人的坚毅刻苦和百折不挠。
《励》——才乡勃兴,甲子辉煌
走过坎坷崎岖的历史道路,东华理工人矢志不渝,在“才子之乡”汲取养分,传承文化,东华理工开始全面发展。
上世纪七十年代,学校复办,更名为抚州地质学院。在人杰地灵的抚州,学校不断吸收传统文化养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抚州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倾城一曲牡丹亭,戏曲舞蹈《牡丹亭·游园》充分展现了文化经典,观众无不回味绵长;“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呦嘿罗嘿……”在那个时代,风趣欢快的江西民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深受师生们欢迎,歌曲中洋溢着红军革命斗争中的乐观主义精神;情景剧《实验室里的人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绎真实的故事,展现了该校科研教师为工作牺牲小家,成就大家,表现了该校为国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歌舞《老师,我想你》通过歌曲、舞蹈和背景老照片结合的方式,把视觉和听觉完美结合,展现了广大学子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恩;
歌曲联唱《校园的早晨》、《同桌的你》、《校园里有一棵年轻的小白杨》和《南山南》中,四位表演者演唱了不同年代歌曲,展现了东华理工学子的青春风采,唤起每一代人对大学时光的回忆。
《铸》——昌抚腾飞,盛世华章
从抚州到南昌,在通往腾飞的大道上,东华理工人,高举旗帜,一路奔跑,从未停下脚步。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新篇章,省部共建,军民同心,共同谱写学校发展新篇。
舞蹈《踏遍青山》,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了地质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工作状态和不畏困苦的奉献精神;二胡合奏《战马奔腾》通过器乐合奏的形式,以恢弘的场面显示东华理工人砥砺前行,携手共铸母校美好明天的信心;爵士舞《燃烧的青春》、街舞《我的未来不是梦》,由《我要上校庆》全校文艺节目选拔大赛中选出,同学们青春靓丽的形象,激情澎湃的表演,展现了在校大学生青春蓬勃的精神面貌;最后,压轴大戏大型歌伴舞节目《母校,我永远祝福你》回归晚会主题,真情的演唱、欢悦的舞蹈将观众们的热情推至高潮,现场浓厚的喜庆氛围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晚会持续了近两小时,整场演出恢弘大气,巍然壮观。节目类型多种多样,纷繁多彩,节目寓意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晚会回顾了学校过去六十年的沧桑岁月,呈现了学校当前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描绘了学校深化改革发展的恢宏蓝图。晚会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斗志,很多师生和校友表示,将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为学校实现建设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军民融合,核学科特色鲜明、地学优势突出、引领行业、带动区域、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贡献力量。文/蒋昊、程茂权、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