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江西日报:东华理工大学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创未来

31.03.2016  20:31

      编者按: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双创”方面取得积极成效。3月29日,江西日报B3版刊载了由江西日报记者周友珍、通讯员詹建英撰写的《东华理工大学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创未来》,专题报道了我校积极开展“双创”情况。现将文章内容刊发如下:

      日前,“2016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有30位高校学生创业典型受邀参会。来自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青创客张志辉,成为我省高校大学生唯一受邀参会的代表。
      “有幸和业界‘大咖’面对面交流,与其他高校创业者建立联系,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通过峰会严格遴选的张志辉,思路清晰,方向明确,介绍自己创业之路的那份专业范儿,很难想象他是一个93后。这个说话带有家乡湖南口音的小伙,现已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自创的网络公司月营业额已达到十几万元,“全国都在响应互联网‘+’,有些企业不知道如何做‘+’,我们就帮助企业做好这个‘+’。” 为发挥专业优势,张志辉在创业道路上不断调整方向,公司规模越做越大,现已迁到校外发展。
      从大一做网站到大三成立自己的公司,张志辉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创业园的孵化。而在东华理工大学,年轻大学生“创客”将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的,不仅仅只有一个张志辉。去年,该校软件学院学生设计的一款在线轻应用安装、开发和使用且安全的APP(“轻喵”项目),在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中成功闯入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该项目现已在共青城创业孵化中心融资落地,实现了从校园创业校园实践平台成长到社会上成功创业的转变,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东华理工大学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持续13年面向全校大学生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每年资助300多项,近2000余名青年学生参与,形成了‘学生-学院-学校’三级主体发展模式。”东华理工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任强介绍说,学校在基地建设、孵化指导、平台拓展、素质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扩建孵化园面积至1000平方米,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导论》《微商创业》三门创新创业网络慕课,建立创业导师库和创业课程,开办首届创业精英班。
      以“挑战杯”、“创青春”高水平竞赛为龙头,东华理工大学努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在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全国金奖两项(江西省的唯一金奖)。在2015年教育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江西省金奖、银奖各1项。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荣获全国三等奖5项、累进创新奖1项(江西省唯一累计创新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2015年,在中国(宁波)首届人力资源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优胜奖和200万元意向投融资金。值得一提的是,《流星科创核污染治理研究团队》获评2015年度50支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之一。近年来,学生共参加全国、全省各类科技竞赛50余项,近1200余名学生参与竞赛并获奖,荣获省级以上奖300余项。
      前不久,经团中央、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等部门的评审,东华理工大学被确定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成为此次评审中江西省唯一一家被授予KAB创业教育基地的高校。该校一个大学生创业协会获批“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
      让创新生根,让创业发芽,东华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在路上。(本报记者  周友珍  通讯员 詹建英)

 

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