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埠村:古码头见证千年瓷都繁荣往昔

23.10.2013  10:51

  新华网江西频道10月22日电(记者梁赛玉、姬少亭、沈洋)一位七旬老妇倚在流经东埠村的东河畔的长廊,注视这条河床几近淤塞的河流,似乎想要望见“海上丝绸之路源头”曾经的繁华。

  东埠村,位于中国瓷都江西省景德镇东北处40公里,盛产的高岭土——景德镇陶瓷重要原料,当年就通过穿城而过的东河,用船运到景德镇。

  明清之际,这里达到繁盛顶峰。那时,上下两公里皆是繁华街市,运载着瓷土、釉果的船只来来往往,河道两旁灰墙黛瓦的改良徽派建筑鳞次栉比。叫卖声、吆喝声、船篙的碰撞声、马蹄声、流水声,交织成一幅中国陶瓷鼎盛时期的繁荣画卷。

  如今,宽阔的河道只剩下涓涓细流,农妇在河岸洗菜,几只鹅浮在水面,河水清澈,碎瓷片散落在河中的水草间,折射着历史的光晕。

  穿行于村落之间,窄窄的青石板路被磨得泛出陶瓷一般的光泽,独轮车年深日久在石板上留下的车辙仍清晰可见,却早已不见骑着高头大马前来买货的客官。

  村里的整条“商业街”共有上百幢店铺,曾有民谣这样描述这条街:“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仿若再现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景象。

  浮梁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新才介绍说,宋元之际,由于高岭土使用价值的发现,促使景德镇瓷业研发出在原有瓷石基础上以一定比例添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胎法,使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度瓷转变为高火度的硬度瓷,为制造大型陶瓷器物创造了条件。

  景德镇制瓷历史可以上溯到汉代,北宋景德年间而得名“景德”,但却是高岭土的发掘,真正奠定了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的基础。

  据史料记载,巅峰时期高岭山上开采矿石的矿工有近3万名。数百年大规模的高岭土开采,留下了大规模高岭土白色尾砂堆积,最深处60米,最浅处40米。

  “高岭的瓷土矿资源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枯竭,但景德镇的手艺才是这座千年瓷都的活力所在。”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申办领导小组成员王志刚说。

  这座小村落繁盛的时期曾有400户,而现在,这些老屋只留下了不到200户人家,村内多是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往昔的商贾繁荣变为空空的店铺,往昔的船家酒肆也只剩下一只靠在卵石上的竹筏。剥桔子的老爷爷,蹲在门槛上吃饭的老妇人,与空空的长廊和啾鸣声相伴。

  村里年轻的人们,前往40公里外的景德镇,做画工、拉坯,或去更大的城市找寻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