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区以城北旧改破解城市二元困局

23.03.2015  10:41

撬动发展新支点 描绘幸福新图景

  从高处俯瞰东湖区城北片区,二七北路沿线至滨江片区被西货场铁路“割裂”,道路梗阻,商气不畅;高耸林立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和写字楼“包围”着成片低洼危旧的城中村和棚户区,对比鲜明,反差巨大。

  这是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给东湖区留下的“阴影”。如何走出“阴影”,打破困局?东湖区将旧城改造作为破题之匙,于近日启动了二七北路铁路沿线旧城及城中村、长巷村起凤路和香江家具城2个旧改项目,通过大改造赢得大空间,撬动城北片区经济发展新支点,加速南北区域融合,让更多老城区居民过上盼望已久的新生活。

   区域发展失衡

  二元结构亟待突破

  昨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东湖区长巷村新货自然村居民谌火英拄着拐杖,经过一段昏暗潮湿的楼道,蹒跚地来到院子里给一家人做早饭。“屋里没有接水管,洗菜、洗衣服都在屋外,很不方便。”她倚着一米多高的水池,边洗菜边说道:“真希望村里能尽快改造,让我们也能住进电梯房小区里,改善下生活!

  新货自然村所在的二七北路沿线滨江地块,属于东湖区城北片区腹地,临近赣江,周边高楼大厦林立,业态也较为成熟,却由于铁路西货场制约、路网不畅、城中村集聚等原因,始终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东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繁华的城市中心区与简陋的城中村、棚户区并存,在城市内部形成明显反差。这种二元结构不消除,棚户区居民生活无法得到实质性改善,区域发展无从谈起,城镇化质量也无从提高。

  “我们今年把总征迁面积84.9万平方米、总征迁户数6000余户的6个旧城及城中村地块打包成两个旧改项目加以推进,必将成为我区破解城市二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该负责人表示,项目的顺利实施还将打破东湖区南北片区经济隔离状态,加速区域融合,为老城区突破转型困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旧城再造”。

   改造顺应民心

  百姓生活提档升级

  前段时间连绵的阴雨天,让青山南路659号一楼居民胡翠昌“”了起来。“每年雨季,房间里就很潮湿,地板和墙壁都冒水。我现在年纪大了,这种潮气实在是受不了。”胡翠昌告诉记者,她家在这栋楼里有两套房子,她和丈夫、婆婆生活的这套房子大约有40平方米,而儿子一家四口人居住在二楼的房子,面积只有18平方米。“房子实在太小了,儿子一家只能和我们共用卫生间和厨房。”胡翠昌无奈地说。

  由于发展相对滞后,东湖区城北片区类似的老旧小区不在少数,房屋老化、公共设施不配套、消防安全存在隐患、居住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城中村内危房遍布。东湖区相关负责人说:“虽然年年针对老旧小区和村中村进行改造整治,但都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修补补。要想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还得依靠旧城改造。

  东湖区今年第一轮旧改启动的消息传来,许多像胡翠昌一样的城北片区居民感到“安居梦”即将实现。“老房子环境差,配套的休闲设施也少,更让我们难以忍受的是,离铁路近,噪音很大。”香江家具城地块82岁的被征收户章琳如已开始打包家什,并物色好了新房。“新房的位置、环境都不错。旧改让家里的生活上了个档次。”章琳如开心地说。

   干部加紧“充电

  练好内功助推旧改

  旧城改造遂民所愿,但过程并不一定一帆风顺,各方诉求交替登场,各种利益交织博弈,再加上涉及范围广、人数多,任务之艰、难度之大可见一斑。要想成功攻坚,离不开动迁干部耐心细致的解答和热情周到的服务。

  3月11日上午,东湖区开展2015年第一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培训,为四百多名动迁干部“充电”。培训课上,东湖区旧改办的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一条条讲解政策,货币补偿怎么计算,电卡、水卡上的余额怎么办……大账小账一笔笔都捋清理顺。“这次培训注重实际操作,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金家山社区动迁干部熊旭华说。

  “培训结束后,我们还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全区动迁干部进行考试,题目全部为主观题,主要就是考察动迁干部对政策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保障各动迁地块都能实现‘上门入户率百分之百、政策宣传率百分之百、群众问题掌握度百分之百、问题解答率百分之百、征收签约率百分之百’。”东湖区旧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块入户宣讲工作即将开始,全区干部将进一步发扬“有活力、有干劲、有办法、有担当”的“四有”东湖精神,力争6月底完成今年第一轮征迁任务。

  (李旸 记者 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