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区:创新机制 强化保障 全力打好创建攻坚仗

09.06.2014  12:16

  “‘治脏治乱、创文保卫’工作是市里的既定战略,是东湖区关乎当前形象、关系未来发展、事关百姓福祉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全市的‘窗口’和‘名片’,东湖人理应成为‘创文保卫’工作的排头兵和示范者……”上周六,东湖区对“治脏治乱、创文保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号召全区上下锁定目标、全力攻坚打胜仗,力求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和制度的保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效能,完善长效机制,打造文明有序、整洁宜居的“城市管理示范区”。

   组建三支队伍 狠抓重心下移

  为进一步强化一线人员配备,不断充实工作力量、凝聚创建合力,东湖区一方面加大了专项经费投入、增加设施配套,先后为执法人员、环卫工人、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等配齐通讯设备及作业工具,一方面加快了组建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五车”整治执法、开放式社区物业管理三支队伍的步伐。

  目前,该区各街道、管理处根据辖区范围、整治任务等,正着手组建30至60人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其中由现有的街道执法人员和环卫所工作人员整合成15至20人的固定队伍,其他人员由现有的协管员和拟聘用人员组成,同时由区公安、交警、工商等部门协同配合,组建一支机动队伍,深入辖区重点、难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为对已开展社区环境整治的开放式社区更好地进行管理,该区还采取市场化模式,组建物业管理队伍,并对尚未整治的开放式社区探索制定准物业管理实施方案。

  东湖区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责权利相分离不到位”的问题,该区按照责任主体下放、工作重心下移的原则,将城市管理执法中队的“人、财、物”等的管理权限下放至各街办、管理处,进一步强化属地城市管理力量,主体下放后的队伍在各街道、管理处统一指挥下抓好辖区内日常城市综合整治及管理工作。

   打造数字平台 实现多层监管

  “我们将聘请居民群众对辖区环境进行全天候监督,通过建立一个技术支撑平台,让老百姓可以把在辖区内发现的‘脏乱差’问题随时上传,让挂点的领导干部及所在街道都能及时接收,及时掌握,工作怎么样,一目了然。”该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道。东湖区计划整合“市容”、“执法”信息平台,探索建立统一的数字信息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领导干部、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和辖区居民间架起一座四级网络监督的桥梁,实现“管人、管事、督导”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是手段,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才是真正目的。东湖区将建立居民代表监督机制,广泛调动辖区居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通过从庭院楼栋中遴选聘请2至3名居民代表,深入社区内大街小巷,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监督整改,实现区、街、居民代表三支队伍协同监督,齐抓共管。

  此外,该区还将采取“街道一天一调度,片区一周两调度,区级一周一调度”的工作方式,由各街道、管理处每天对辖区内存在的创建突出问题开展统筹调度,明确问题整改的责任、路径和期限;挂点片区责任领导每周对片区的疑难问题和重点督办事项进行两次调度,对涉及多个部门、分属不同管理权限的问题进行现场调度,明确责任分工,确定解决期限,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干群协同上阵 攻克重点顽疾

  把创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试验田”,作为干事创业的“主战场”。东湖区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按照“队伍在基层、主体在街道、部门有责任”的原则,实行分片包干,通过领导干部挂点社区,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形成干群协同抓创建的良好态势。

  据介绍,东湖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常年存在的历史顽疾和重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和主战场。按照“重点抓、抓重点”的原则,该区加大了对家委会、集贸市场、铁路沿线等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检查和整治,通过逐一查摆和揭短亮丑,全面掌握各社区环境卫生状况,随后以清单形式分析汇总,逐个逐项找准破解之策。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积极开展长效管理试点工作,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及时总结,探索出一套符合东湖区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东湖区相关负责同志如是说。(李旸 记者 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