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区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24”工程
“北风吹,冰雪寒,解放军修路到凉山……”3月24日一大早,东湖区音缘乐团十多名团员便来到位于龙沙路刚刚投入使用的东湖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乐器排练室排练。
“新的文化活动中心,设备齐全、高端,场地宽敞,环境好,再也不用愁该在哪里排练了。”音缘乐团团长丁伟民对新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很有感触,“以前我们在旧活动中心排练,场地狭小,乐器根本放不下,而且隔壁就是舞蹈排练室,很吵,根本没法专心排练。”
东湖区文化馆馆长闵思龙介绍,东湖区文化活动中心于2015年全面竣工,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设有舞蹈、声乐、器乐、戏曲、曲艺、美术等排练厅10个,非遗、美术、文博展览厅3个,培训报告厅、琴房、影音体验室、录音室等功能房5个,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该中心于2016年全面推进江西省首个智能文化馆建设,探索“3+1”管理模式,各功能室实现了电子监控、语音呼叫、智能门禁管理,现为我省配置最高的县区级文化活动中心。
此外,为了进一步便民惠民利民,东湖区文化活动中心还率先推出了全国首个微信预约平台,居民群众只要微信扫一扫,便能在线预约场馆使用、活动培训报名以及参观体验。
“有了这个新活动中心,现在退休后,每天都可以来中心国学室练练书法,周末可以带着孙女一起来,她弹琴,我练字。”家住龙泉湾小区的熊阿姨开心地说。
近年来,东湖区围绕打造“南昌文化标志区”,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24”工程,即以“文化引领”为一个理念,以完善文化硬件及软件条件为两大抓手,以强阵地、优服务、树品牌、求创新为四大重点,让文化由“配角”转为“主角”,全方位渗透到产业、城市、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全区发展的灵魂核心。
同时,东湖区还坚持“文化惠民”,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从悉心打造的“百花大舞台”,到成为2015年全国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的“贵林社周六公益系列演出”,再到“和谐社区一家亲”等,文化事业作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东湖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持续唱响。
积极整合辖区剧团文化资源,成立了一大批颇具规模的民间文艺团队,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以每年举办大型艺术展览、文化发展论坛及社区文化大擂台等活动为平台和载体,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让更多市民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
闵思龙表示,今年,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该区将整合专业团队、民间团队及街道社区的力量,积极探索“文化配送”机制由固定“送餐”变为群众“点餐”:“我们通过社区文化干部向辖区群众征求意见,列出‘文化菜单’,由居民从中选择演出、培训、讲座等文化配送形式,形成一整套文化服务工作的配送机制,让群众享受到文化惠民大餐。”
据悉,今年该区将在辖区11个街道、乡镇陆续送文化,举行44场送演出、送讲座、送培训等文化配送活动。
记者手记:
一边是政府卖力服务,另一边是百姓反响一般,“文化惠民”举措陷入尴尬境地。问题出在哪?说到底还是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要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就要问问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
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菜”,东湖区政府摒弃“大包大揽”,通过社区文化干部向辖区群众征求意见,将“文化惠民”做到群众心坎上,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群众点菜”获群众点赞,让我们获得了一个启示:服务只有对群众口味才能让群众满意。只有时时刻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才能办好事、履好职。(记者 江辉)